幼儿挑食怎么办(精选五篇)

云宝吧 时间:

幼儿挑食怎么办(精选五篇)

幼儿挑食怎么办 篇1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 笔者发现造成幼儿挑食、偏食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爷爷奶奶包办型。老人受儿女之托, 生怕照顾不好“小皇帝”, 就溺爱孩子, 总认为以前家里穷, 让孩子挨饿受寒, 现在日子好, 儿孙少, 应该“鸡鸭鱼肉任孙挑、吃好吃饱别饿着”, 造成孩子偏食、挑食, 营养不平衡。二是父母庇护型。现在的家长初为人父母的时候,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学习育儿知识, 知道应给孩子从小喂食鲜果汁、喝骨头汤、喝牛奶等。但一年半载后, 累了烦了, 对育儿知识没有坚持系统地学习,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不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调整饮食方法和习惯, 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长怕费时, 怕孩子噎着、卡着, 只让孩子进食糊状或半流质的食物, 造成孩子不愿动口咀嚼块状食品。

根据幼儿园的现状,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尽量让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笔者采用了以下策略进行尝试, 效果良好。

策略一:老少同堂, 纠正观念。1播放录像:利用九月重阳敬老节、中秋、国庆等节日邀请爷爷奶奶到园, 播放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录像 (平时园里有针对性的跟踪拍录) , 让老一辈看看孩子在幼儿园里进步的表现, 如在教师的帮助、指导教育下, 生活上能够自觉、自理, 不仅能独立完成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 而且能帮助教师收拾餐具、整理用具等。2现场表演:利用游园的方式, 尽量用实物, 老少同乐。开设“菜市场”“快餐店”, 有针对性地挑选幼儿当售货员, 爷爷奶奶当顾客, 平时幼儿不喜欢吃哪一类食品, 就特意让其卖那一类食品。而且要求通过念儿歌、方言快板、现场介绍等方式推销自己的食品。如“爷爷奶奶快快来, 要想健康多吃菜, 青椒大蒜胡萝卜……来呀、买呀, 豆腐新鲜有营养, 吃了长寿又延年, 地瓜、芦笋是特产, 鲜鱼猪肉样样全”。活动不仅让幼儿学得了知识, 而且也让老一辈转变了旧观念。

策略二:家园联手, 统一思想。1组织年轻一辈的父母, 通过讲座、观看专题节目 (如土豆网上的早期教育) , 集中学习育儿知识, 定期或不定期印发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小传单, 引导他们纠正一些育儿误区, 让他们明确父母的主要任务是要授之以“渔”, 不能送之以“鱼”。2亲子活动, 共进餐点。利用妇女节、儿童节举行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到班级, 与幼儿一起动手择菜、备馅, 一起包饺子、做包子或馒头, 咸的、甜的、荤的、素的, 每样都来一些,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分享劳动的乐趣, 并在共同的进餐中,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策略三:集中教育, 多种体验。1集中教育。教师预设课程, 选择适宜的儿歌、故事、歌曲等。也可以根据班级与幼儿个人特点, 随时仿编、创编, 如《小白兔吃青菜》 《吃百草的羊》 《懒虫吃大饼》 《瓜果蔬菜有营养》 等。通过集中教育的方式, 让幼儿从思想上逐步认识到偏食、挑食的害处。2多种活动, 体验巩固。根据不同类型表现的幼儿, 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对那些不愿动手、依赖型的幼儿, 让他们轮流当值日生, 力所能及地帮忙分发餐具或给那些能够独立完成进餐, 不挑食的同伴贴笑脸、奖红旗等;对那些不喜欢吃面食的幼儿, 在餐前、餐后让他们学当小老师, 向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饼干、面包的形状、颜色、营养价值, 讲述不偏食、不挑食的益处, 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得到自我教育;利用角色游戏进行区域活动, 让幼儿帮忙择菜、学着洗菜, 体验炊事员阿姨、妈妈、奶奶做饭的辛苦,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对那些爱吃甜食、不刷牙的幼儿, 让他们学当医生, 给小伙伴检查口腔, 发现蛀牙, 指出蛀牙的坏处, 讲解如何预防蛀牙等, 逐步改变依赖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

幼儿挑食怎么办 篇2

(上海南汇区荡湾幼儿园 朱蓓莉)

挑食是幼儿进餐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挑食会引起幼儿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挑食成了教师和家长最担忧的问题。然而,怎样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呢?

一、幼儿挑食的原因

●食物自身的特点

某些食物的特殊味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的。如豆腐的苦味,香菇、韭菜、洋葱和大蒜的香味,鱼的腥味等,不少幼儿都不能接受。另外,幼儿的牙齿正处于生长阶段,他们在吃瘦肉、青菜等有纤维的食物时会塞牙,遇到某些偏硬、偏韧的食物可能咬不动,这也导致他们排斥这类食物。

●家长的不良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对食物的偏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相似的饮食偏好。

●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的孩子爱吃零食,每天回家后都会吃很多饼干、薯片、巧克力之类的食品。等到吃晚饭时,孩子已经吃饱了。面对一桌饭菜,他们只挑些喜欢的菜,久而久之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家长的过分迁就

一部分家长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强化了幼儿对某些食物的排斥心理。如孩子不肯吃青菜,家长就尽量不烧青菜,还要关照教师:“我家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孩子在潜意识里排斥青菜。

●孩子的心理作用

有些食物本身并不难吃,但孩子由于心理作用而拒绝、排斥它们。比如动物内脏、鸭血等,许多孩子出于联想,认为这些食物不干净、有异味,因此根本不愿尝试。

二、逐步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1.给家长的建议

●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家长准备饭菜时可以鼓励孩子共同参与,有意识地让他们看一看菜肴的加工过程。这样会使孩子对美味的菜肴充满向往和期待。家长在用餐前可以让孩子听听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家长的积极示范

有时孩子不愿尝试某种食物是因为对其不熟悉、不了解。比如家里平时就不吃胡萝卜,孩子在幼儿园吃时大多会排斥。因此,家里平时的饭菜应该相对多样化一些。遇到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家长更应该在孩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激发孩子进食的兴趣和愿望。

●注意食物的巧妙搭配

针对挑食的孩子,家长可以巧妙地搭配各种食物,把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食物进行“完美组合”,也可将他不爱吃的食物来个“大变身”,以唤起孩子的食欲,使他乐于尝试各种食物。

●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

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家长不妨对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作一研究,了解它对孩子生长发育的作用,再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如个子矮小的孩子不愿喝牛奶,你可以告诉他:“喝了牛奶能快快长高”;经常感冒的孩子不喜欢吃大蒜、洋葱,你可以告诉他“它们能把身体里的病菌统统打败”等。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挑食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掉的,这需要家长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家长应坚持鼓励和引导,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进餐习惯。

2.给教师的建议

●尊重幼儿

幼儿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勉强进食,不但会产生心理障碍,也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接纳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掉挑食的习惯。

●激发幼儿食欲

食物的色、香、味、形等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发射,分泌大量消化液,引发食欲。由此,在每次吃饭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请一个幼儿来介绍菜谱,并让大家说一说菜的营养,闻一闻菜的香味。这样,幼儿的食欲可以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幼儿对食物的偏爱和挑剔。

●鼓励幼儿多吃一口或允许只吃一半

如果幼儿实在吃不下去,教师就鼓励他们“多吃一口”,或是把他们碗里的饭菜去掉一半,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比较轻松地吃完另一半。

●在平时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教师可以在日常谈话时与幼儿讨论、交流与食品有关的话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绘画、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如故事《露水蘑菇》《萝卜不见了》,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长成一个棒娃娃》,歌曲《扮家家》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挑食怎么办? 篇3

澄澄不喜欢吃南瓜,我就经常用肉或鱼和南瓜等蔬菜做成肉菜丸子,还可以用豆皮或蛋皮包些蔬菜和肉丝做成寿司状,让宝宝拿在手上吃。荤素都有,又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澄澄可喜欢吃啦!

定餐定量包干到户晓晴妈

晓晴也跟文文一样不喜欢吃蔬菜和鱼,跟她说过好几次也都没什么用。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定量,包干到户。每餐吃饭前,我把所有的菜按人数分好份量,每个人一个盘子,每个菜都分一些,自己盘子里的菜都要全部吃完。以示公平,我和老公两个人也都必须做到。一个月下来,不但晓晴不再挑食,连我们自己都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只要家长做好榜样,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偷梁换柱靓靓妈

宝宝不喜欢吃蔬菜,我当面并不勉强他,否则可能会更激发他反抗的意识。我会等几天,把宝宝不喜欢吃的蔬菜捣成泥,混在他喜欢吃的菜里面。比如宝宝喜欢吃肉,我就把菜捣成泥,跟肉一起做成肉丸子。这样宝宝吃到嘴里也没有发现里面有蔬菜,还以为是肉丸子呢,哈哈,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用“偶像”做榜样小易妈

小易特别喜欢米菲兔和大力水手,简直就是她的偶像,成天都模仿他们的动作和语言。于是我就拿她的“偶像”来做榜样:“米菲兔特别喜欢吃胡萝卜,吃了以后又聪明又可爱。”“大力水手最爱吃菠菜了,吃了以后力气就变得很大。”小易一听自己的“偶像”这么喜欢吃胡萝卜和菠菜,也就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这一招真是又灵又有趣!

从辅食添加期开始跳跳妈

其实小孩子挑食主要原因还是在大人身上,在辅食添加期没有做好。我从跳跳添加辅食开始经常给他添加各式蔬菜泥,等适应了一种以后就添加下一种,所有的蔬菜都给他尝了个遍。现在跳跳一点都不挑食,什么菜都吃,我想,这该是我在辅食添加期立下的功劳吧。不知道文文现在多大?如果已经错过了辅食添加这一关键期,这就需要做妈妈的花更多的心思才行了。习惯都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从小开始什么都吃的话,大了肯定不会挑食。

色彩搭配吸引宝宝小小妈

怎么处理孩子爱挑食 篇4

1岁以后,许多孩子都会出现挑食的现象,体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有的爱吃肉食,有的爱吃甜食,有的不肯吃菜等等,挑食过度就是偏食,

对已经出现偏食倾向的`宝宝,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呢?

一、以身作则

宝宝的饮食习惯受父母影响很大,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在宝宝面前议论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要让父母的饮食嗜好影响到宝宝。

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应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就也不让宝宝吃,努力使宝宝得到全面丰富的营养,

资料

二、巧妙加工

对宝宝不爱吃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下功夫,如注意颜色搭配、适当调味或改变形状等,不爱吃炒菜就用菜包馅,不爱吃煮鸡蛋就做成蛋炒饭,总之要多变些花样,让宝宝总有新鲜感,慢慢适应原来不爱吃的食物。

三、不强迫也不放弃

如何矫正幼儿偏食和挑食的毛病 篇5

一、偏食和挑食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危害

幼儿偏食,就是喜欢什么吃什么,喜欢的东西多吃、常吃,不喜欢吃的就不沾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缺乏。过剩的营养素贮存在体内,就会发胖;不喜欢的少吃或不吃就会营养缺乏而患病,结果造成身体畸形,或成小胖墩,或成豆芽菜,都不利于健康。幼儿一般爱吃肉,少吃蔬菜,就会造成维生素C缺乏;长年不吃粗粮、杂粮,光吃大米白面,就会缺乏维生素B。幼儿肥胖,可能是吃肉多,幼儿“豆芽菜”现象或佝偻病大概是缺钙。

二、建议

1.建議一:爸妈多多“照镜子”

因为幼儿与爸妈相处的时间最多,在严格要求幼儿“杂食”的同时,家长有必要经常自我检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英国营养专家对1000位母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竟有80%的母亲存在偏食,她们对“该给自己的孩子吃何种食物”同样存在错误的认识。如果家长偏食,必须克服自身的毛病,以身作则,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

相关研究还发现,孩子偏食与父母引导不当有关。有的幼儿从不吃鱼!为什么呢?是因为父母怕鱼刺伤到孩子,不让孩子吃。有的父母爱把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告诉孩子:“什么什么的真好吃,什么什么的不好吃。”甚至,爸妈们经常会问一句看似关切之至的话:“今天你想吃什么?”也要注意“慎从口出”。因为它也会带来这样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的。”

2.应将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多样化

要帮助幼儿克服偏食,父母要从婴儿喂辅食时开始,让他们吃各种花样的辅食,培养幼儿对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感受,从婴儿、幼儿至儿童时期,都要尽可能使孩子的饮食多样化,以防偏食。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偏食现象,可有意识地将他不爱吃的食物与喜欢吃的食物搭配食用,或从制作口味、花样上使孩子喜欢吃。挑食是偏食的一种表现。为避免孩子挑食,父母在做饭菜时要多种食物混合制作。如白面玉米面馒头,或几种菜合一起炒肉,就可以让幼儿吃到多种食物。

总之,把幼儿喜欢吃、不喜欢吃的食物一起做,而且在色、形、味上多变化,使幼儿产生兴趣。幼儿吃得对味顺口,形美味香,就会逐渐克服挑食现象。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