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云宝吧 时间:

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共8篇)

篇1: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据此实施各类风险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为加强领导,企业应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企业主要领导,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代表组成,通过成立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二、获取风险评价依据。

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对评价时所需要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进行识别和获取,作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价的依据。

三、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应确定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厂址、总平面布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四、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明确储配站安全评价的范围,包括储配站站区及附属设施和周围环境。识别和获取评价依据,对储配站进行现场状况的安全检查,并进行详细记录。

2、确定范围与目标: 确定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

3、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用任务,生产阶段,部门等划分作业活动。

4、危害辨识:针对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管理上的缺陷进行辨识。

5、评价风险:在对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运行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6、风险控制计划:根据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管理、劳动卫生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制定实施期限,包括立刻、立即或近期整改、两年内治理、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7、评价结论:列出储配站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企业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和重点监控对象。

8、编制报告:内容包括概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定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定性、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风险评价结论。

五、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通常用运用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运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对工艺操作、分析及检维修作业等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六、评价准则:企业根据生产规模,危险程度,制定评价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进行评价。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事件后果严重性判断准则,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和控制措施。

七、评价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储配站的有关设计规范和辨识出工艺及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具有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经济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储配站安全评价的主要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技术对策措施、劳动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篇2: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民权县消防大队:

民权县西郊液化气站按贵大队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火灾隐患自查的通知要求,我站在认真检查消防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自查自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站内的各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接消防要求进行检查定位,对消防栓、喷淋设备进行运行检验,并确保万元一失,对干粉灭火器定期检验,确保用得上能用上。

二、加强宣传,对站内的宣传警示标语粉刷一新,营造浓厚的宣传气氛!

三、加强消防意识的宣传,对站内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进入灌装区,严禁携带火种,钢瓶之间防止碰撞。

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教育,文明操作,规范操作,杜绝违反规章操作和操作随意性。

五、关键工艺环节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卸车部位采用钢管接头,灌装部位采用自动切断,防止超装,储灌区安装了气体泄漏报警器等。

六、熟悉消防报警规程、火警电话的使用方法及在第一时间报警,做到反应快,报警快。

我站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消防制度和规范进行操作,严防和杜绝发生一切安全事故。

篇二:液化气自查报告表

1.燃气使用类型选填: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油、煤或柴、配餐等。

2.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液化气罐未分离、无(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燃气安全管理使用)制度未上墙、(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合格、无日检查巡查记录等。

篇3: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LPG事故发生起数及损失, 我国的事故发生起数居高不下、损失惨重。经过分析我国近30年发生的LPG事故, 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多样, 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比例为43%;误操作其次, 占21%;流程原因占11%;设计结构占5%;自然灾害占5%;人为原因1%;其他14%。在这些原因中, 设备故障可通过定期维修检查控制, 误操作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控制等降低, 因此制订有效的安全措施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本文以浙江省诸暨市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为例, 通过LPG企业中常用的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 计算物料潜在的固有危险性, 并结合企业现为降低危险性采取的安全措施, 对比分析降低的危险性, 论证企业采取安全措施可以增加LPG储罐区安全性, 进而为该厂罐区HSE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管理及安全操作规程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方法评价流程

针对一次事故, 为了保证分析的量化, 特选用道化学对LPG储罐区的爆炸损害程度提供数字支持。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的应用范围: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存设备装置的危险性。优势:用定量 (概率) 研究方法描述复杂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该指数方法避免了火灾爆炸事故常见的后果估算困难、无法统计事故概率的问题, 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 该方法程序简洁, 易懂, 线上工人只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 就能掌握用道化学评价法进行评价。以下是DOW指数法的两个评价方面:一是评价造成的事故损失;二是评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2 诸暨某石油液化气公司LPG储罐区风险评价

针对浙江省诸暨市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LPG储罐区的具体情况, 为了详细分析该企业的危险状况, 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的严重程度。特选用事故树和道化学对企业的LPG储罐区危险性进行分析。

2.1 LPG储罐区情况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有长方形立储罐区, 有立式储罐4个, 从纵向依次分布为A到D号储罐。A号储罐和B号储罐:d=12m, h=10m, V=1 000m3;C、D罐:d=8m, h=10m, V=500m3, 充装系数均为0.80, 有防火堤设置在罐四周。

2.2 划分单元

依据单元划分方法, 将罐区整体划成单独的评价单元。LPG为混合气体, 规定的原则为“实际危险最大物质”来定。

2.3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

2.3.1 物质系数的确定

查询各种资料, 选用LPG的物质系数为21。

2.3.2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F1) 的确定

由于该油罐区位于郊区, 罐区旁有一条近30米宽的江, 出口窄小, 不易通行和扑救, 选通道系数0.35。防火堤设置在罐四周, 但罐区露天设置, 无遮掩措施, 泄漏排放与控制系数选取0.50。

2.3.3 确定F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依据设计, 并结合罐区实际情况, F2定为3.2。

2.3.4 确定F3:工艺单元危险系数

F3=F1*F2代入, 求出F3=2.35*3.2=7.52。DOW指数法规定, F3最高值为8, 因此此处的F3的值只能取8。

2.3.5 确定F&EI: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依据公式F&EI=MF×F3, 代入数据得F&EI=21×8得到, F&EI为168。

F&EI用途:估算火灾爆炸事故的损坏。F&EI为168, 表明该LPG储罐区R>159, 风险等级非常大。

2.3.6 确定C: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该补偿系数由三部分组成:工艺控制、物质隔离补偿系数。

结合该企业储罐区实际情况, 选择补偿系数:防火措施系数为0.815;物质隔离系数定为0.876;工艺控制补偿系数定为0.765。

计算总体系数:C=C1*C2*C3, 代入得到结果为0.546。

通过安全措施补偿后, 计算实际的指数, F&EI':F&EI×C=169·0.546=92.274。对比风险表, 等级降低为“较轻”。

2.3.7 危害程度确定

暴露半径 (R) 的计算。LPG储罐区暴露半径:F&EI*0.256≈43.26米。加上罐体d, 实际半径:43.26+7.5等于50.76米。

2.3.8 暴露区域A

汽油罐区暴露区域A=π·50.7642=8 091m2

2.3.9 求A范围内的财产价值

所有A内设备设施物料费用1100万元, 增长系数取1.2。则更换价值=成本*0.82*增长系数 (1.2) =1 100×1.2×0.82=1 082.4万元。其中, 0.82是因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 一些设备设施物料可能不会造成损失和更换。例如, 地下管线等。

2.3.1 0 危害系数的选取

危害系数由F3和MF查图或计算得到。若F3数值超过8.00, 则以8.00计算。由2查得, LPG储罐区的系数最终确定为0.83。

2.3.1 1 求实际MPPD、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

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为:1082.4×0.83=898.392万元。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为:898.392×0.546≈490.522万元。

2.3.12求MPDO

可能性基本确定65%, 满足公式如下:

但实际情况通常与正常情况不符, 可用下列方程:

浙江省诸暨市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大部分设备均有备品。因此, 由方程式 (2) 求取:log Y=1.045515+0.610426 (log0.6949) , 求得Y=9天。

2.3.13求BI

按人民币计, BI=Vpm*0.65* (MPDO/30) (3)

式中:每月产值Vpm, 固定成本和利润为0.65。

按照装置的负荷为100%计算, 年产值为860万元, 月产值为71.67万美元。BI= (9/30) ×71.67×0.65=13.975万美元。

3 结论

选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方法对LPG储罐区的泄漏爆炸风险开展评价, 结果表明:LPG储罐区一旦发生事故, 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 但是采取安全措施后这些损失是可以减小或避免的。由计算初期的危险等级“非常大”, 采取安全措施后, 危险等级降为“较轻”。可见通过评价确定LPG火灾爆炸危险性, 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从而调节安全补偿系数, 具体如提高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水平, 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测和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和零件等。最终为我国安全执法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石油液化气 (LPG) 常见的事故类型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结合浙江省某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 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对石油液化气储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风险分析以及损失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为政府及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石油液化气储罐区,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事故树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张建华, 郭进.油气储罐销爆过程安全风险事故树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4 (4) :519-523.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3]吴宗之, 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4]颜伟文.油气储罐爆炸危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3.

[5]黄郑华, 范豪杰.油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及其控制[J].安全技术, 2004 (8) :26-28.

[6]黄郑华, 李建华, 李海林, 等.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J].安全消防, 2002 (5) :23-56.

[7]任秀丽, 杨鹏, 王如君.大型石油罐区安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1) :113-115.

篇4:液化石油气罐区设计

主题词:液化石油气;球罐;消防安全

1. 前言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液化石油气是指在15℃时蒸汽压大于0.1Mpa的C3 、C4、烃类混合物,通常也包括通过加压或降温,使在标准状态下呈气态的碳氢化物变成液态的烃类。例如乙烯、丙烯等,或通称为液态烃。

2.液化石油气储存的几种方式

液化石油气的储存方式,按工艺分目前有三种,常温压力式储存、低温压力式储存和低温常压储存。按储存方式又可分为储罐储存、地层储存和固态储存。

3.立式筒袋泵的应用

由于液化石油气在球罐储存中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其有效气蚀余量为:

(NPSH)a=-(Hu+h)

式中Hu---泵实际几何安装高度。即进口侧容器的最低液面至泵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最高差);灌注时为负值,吸上时为正值;h-?--泵入口阻力降。

一般的离心泵必须气蚀余量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根据相关规范,液态烃泵房地面必须高于室外地坪0.25m,所以泵和罐最低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是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的,用一般的离心泵输送液化气时易产生汽蚀现象,常用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3.1采用增压器增压。将球罐内的液相液化石油气经增压器加热气化后,由气相线返回至球罐内,以提高球罐内压力,使之高于饱和蒸汽压,由于增压器需用蒸汽作为热源,因此运行费用高,冬季需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而且操作控制比较麻烦。

3.2利用压缩机升压。用压缩机将气体从一球罐内抽出,压入另一个球罐内,使另一罐内压力增高,操作比较麻烦。

3.3留置较高的最低液位或抬高球罐支腿,但给球罐设计者提出了难题,而且降低了罐的利用率或增加了投资。

这些解决方法都可以提高有效气蚀余量,在操作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的缺点,如果能降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就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立式筒袋泵多为多级、经向剖分式泵,由于叶轮的位置在下端,因此可以在气蚀性能要求苛刻的条件下运行,非常适合液化气的输送。

立式筒袋泵的气蚀余量的计算方法为:

(NPSH)a+K-(NPSH)r =安全余量≥0.6m

式中(NPSH)a ---有效气蚀余量,(NPSH)r---必须汽蚀余量,

K---安装基础面到首级叶轮叶片最低点的距离。

可以通过改变外壳的长度以及泵的安装深度,来满足对气蚀性能的要求。立式筒袋式泵除气蚀余量小外,还有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特点。炼化公司现使用的液化气、丙烯泵全部为立式筒袋泵。

4.液化石油气罐区的安全设计

4.1球罐的设计

设计盛装石油液化气的储存容器应参照行业标准《HG20592-20635》的规定。选取压力等级高于设计压力的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使用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应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和高强度螺栓组合。液化石油气50℃饱和蒸汽压大于1.6Mpa时设计压力为2.16Mpa,其余情况设计压力1.77Mpa,正(异)丁烷设计压力为0.79Mpa。

4.2管道设计压力及采用材料

液化石油气管道的法兰、管件、阀门的最低公称压力为PN2.5Mpa,而国外一般为300(ib/in2);最低管壁厚度为Sch30,而国外则为Sch40,一般DN≤2″为Sch80,DN>10″应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液化石油气管道,常用低碳钢无缝钢管。当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20℃,应采用10号钢或20号钢无缝钢管;介质温度低于-20~-40℃时,应采用16Mn无缝钢管。如仍用10号或20号钢应降低材料的许用应力至少40%,并按有关规定作低温冲击实验。介质温度低于-40℃时,应采用低温用无缝钢管。液化气管道的分支管连接件必须采用无缝或锻件。当支管公称直径差超过三级时,支管连接件应按管道的压力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强管接头。

4.3密封设施

作为易燃易爆产品,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都很大,液化石油气罐区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近年来液化气站的事故大多数是由于法兰或其它接头的密封失效,介质泄露而造成的。采用密封性能优良的金属石墨缠绕垫,可以有效地防止液化石油气的泄露,减少爆炸混合气体聚集的机率,确保正常工况下的安全。

4.4安全泄压设施

球罐作为三类压力容器,为了防止因火灾、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罐内压力超过其设计压力而发生爆炸事故,需要设置安全泄压设施。安全阀的计算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火灾情况下的最大泄放量考虑。为方便安全阀的校验和检修,满足火灾状态下最大泄放时的要求,球罐宜设两个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大于(定压)储罐的设计压力。液化石油气放空采用密闭式,并将气体排放至低压瓦斯系统。当排入管接至火炬系统管网时,其管道系统的压力降不应大于安全阀定压的0.2倍,并不大于生产装置安全泄放系统的允许背压;管道中气体的流速不宜大于40m/s。

安全阀排放时喷嘴处气速极大,管道中的气体流速也很大,所以排放管道支承应牢固;放空立管应设阻火器、防雷接地;排放系统必须始终保持畅通。液化气管道设计时在两面都有可能关闭且因外界影响可能导致升压的液化气管道上,应设隔热层和安全阀,安全阀出口应接至低压瓦斯放空系统。

4.5检测及报警设施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要求,液化烃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以及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对于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还设真空泄放设施。罐区设可燃气体报警设施和火灾报警设施,万一发生泄露,可及早发现,防止事故的扩大。

4.6注水防漏设施

当球罐发生泄露时,向罐内注水,使液化气液面升高,将破损点置于水面以下,可以减少或防止液化石油气的泄露,为堵漏赢得时间和创造便利条件,避免更大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92

[2]何友梅:液化石油气的低温常压储存,油气储运,1998,17(4)

篇5: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问题的报告

区城乡建设局:

根据国务院今年3月1日实施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从实施之日起要求各燃气企业禁止对非本单位自有钢瓶进行灌装,今后液化石油气钢瓶产权必须由燃气企业拥有,由燃气公司统一对液化气钢瓶的安全使用、日常维护、检修负全面责任。用户用气可到合法的燃气企业和所属瓶装供应站(点)租用钢瓶使用。

目前,我区液化石油气用户达15万户,使用的液化气钢瓶20余万只,且大多使用年限都在8-10年以上。按相关法规要求,液化气钢瓶的使用年限是至出厂之日起15年内必须强制报废,每使用4年必须由专业检验单位检修合格方可继续使用。我办自去年12月份收到法规文本后,多次组织区内13家瓶装气供应企业座谈、研究布置,开展了广大的宣传活动,印发了4万余份宣传资料,但从今年3月正式实施到今,全区才完成了几百户。这比我们当初预想的工作难度要大得多,综合起来,目前液化气钢瓶产权置换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部分用户对自己购买的液化气钢瓶产权须交由燃气企业不理解,认为自己的钢瓶,想在哪里灌气都行,谁的价格、气质好、服务好就到哪里去灌,不想固定在一家灌气,租瓶后又是押金、又是租金,票据也难保管,更换一家灌气太麻烦。

二、对燃气企业回收旧钢瓶的价格存在疑问,多数认为自己的钢瓶保管很好,尽管使用了多年,但应该还用好多年都不存在问题,不会出事,对收购价格不满意。还有部分用户提出自己的钢瓶就是在使用过程中被送气人员更换使用,新瓶变了旧瓶。

三、产权变更,用户钢瓶由企业回收,要重新租用钢瓶使用,花了钱而使用的钢瓶又不是新的,认为不合理。

四、燃气企业回收用户的旧瓶,肯定不会出高价,甚至会略压低价格,不然面对全区用户的钢瓶,企业也难以承受。

五、旧钢瓶到底由谁回收的问题。要燃气企业回收,燃气企业也不能确定收回用户钢瓶后,该用户就会在本企业长期用气,收了用不了几年又要换新,没有用户,企业也不需要配备多余的钢瓶。而且现在天然气管道发展快速,用户退一个就少一个,多的钢瓶企业也承担不起。

六、如果要硬性执行,燃气企业认为他们还不如按市场发展能力购回新钢瓶租给用户使用,这样还能避免不少用户的意见,至于用户的旧瓶又不是在本单位购买的,他们管不了。

综合以上几条,就是在目前执行液化气钢瓶产权置换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因为刚开始不久,可能还会有些其它的问题突现出来。我办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讨论研究,制定了《江夏区液化石油气钢瓶产权转移实施细则》,基本规范了液化气钢瓶统一回收的价格和旧钢瓶的归属,虽然不一定会让少数用户满意,但基本能公开、公正钢瓶回收价格及置换流程。但又面临出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原液化气用户家中的第二个钢瓶,甚至第三个钢瓶怎么办,燃气企业不会多收用不了的钢瓶,用户按法规规定又不能自行灌气,解决不好,也会带来问题。我区15万液化气用户,拥有至少20-25万只钢瓶,企业开户后只可消化16万只左右。

下一步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力争做到把相关法规和钢瓶产权置换细则宣传到每一个用户,让大多数用户理解支持,使此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2、进一步发动各燃气企业尽快按照法规要求,对钢瓶置换细则进行分解落实,主动服务,耐心解释,切实保障居民用户和钢瓶置换工作的推广实施。

3、对液化气钢瓶产权置换后,用户多出的旧钢瓶由政府组织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大约10万只左右),减少安全隐患,以保障我区的社会和谐和稳定。

特此报告。妥否,请批示。

篇6: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LPG产业基础分析1

第一节LPG概述1

一、产品研究界定1

二、液化石油气优点3

三、液化气的来源分析4

第二节LPG用途7

一、用于有色金属冶炼7

二、窑炉焙烧8

三、作汽车燃料10

四、居民生活燃用13

第二章全球LPG市场供需17

第一节2014年全球供给17

一、2014年全球LPG产量17

二、2014年区域市场供给19

第二节2014年全球消费21

一、2014年LPG消费规模21

二、2014年区域消费结构23

第三章中国LPG供给分析26

第一节2011-2014年LPG产量26

一、2011-2014年中国LPG产量

二、2011-2014年LPG地区产量

第二节LPG供给格局32

一、LPG供给渠道分析32

二、国内LPG供应结构34

第四章中国LPG需求分析39

第一节中国LPG需求39

一、中国LPG消费结构39

二、中国LPG消费规模40

三、2014年消费下滑原因42

第二节LPG消费领域46

一、国产LPG消费领域46

二、进口LPG消费领域49

三、LPG在新领域的应用51

第五章城市LPG全景调研54

第一节城市LPG供需分析54

一、城市LPG供气量54

二、城市LPG管道长度57 26 29

四、城市LPG用气人口60 第二节各省LPG供需分析6

3一、各省LPG储气能力6

3二、各省LPG供气管道长度6

4三、各省LPG供气总量66

四、各省LPG销售气量

五、各省LPG用气户数

六、各省LPG用气人口

七、各省LPG汽车加气站 69 71 7274 第三节重点城市LPG供需78

一、河北重点城市LPG78

二、山西重点城市LPG8

1三、内蒙古重点城市LPG8

3四、辽宁重点城市LPG8

4五、吉林重点城市LPG86六、四川重点城市LPG89

七、黑龙江重点城市LPG9

1八、江苏重点城市LPG

九、浙江重点城市LPG

十、安徽重点城市LPG

十一、福建重点城市LPG

十二、江西重点城市LPG

十三、山东重点城市LPG

十四、河南重点城市LPG

十五、湖北重点城市LPG

十六、湖南重点城市LPG

十七、广东重点城市LPG

十八、广西重点城市LPG

十九、海南重点城市LPG

二十、贵州重点城市LPG 二

一、云南重点城市LPG 二

二、陕西重点城市LPG 二

三、甘肃重点城市LPG 92 94 9799100 102 105 107 108 110 113 115 116 118 121 123二

四、青海重点城市LPG124二

五、宁夏重点城市LPG126二

六、新疆重点城市LPG129 第六章中国LPG价格分析133第一节LPG市场价格机制133第二节2011-2014年价格走势13

4一、2011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

4二、2012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7

三、2013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9

第七章中国LPG进口分析144第一节2012年进口14

4一、2012年进口规模14

4二、2012年进口地区146

三、2012年进口来源149第二节2013年进口1

52一、2013年进口地区1

52二、2013年进口来源154 第三节2014年进出158

一、2014年进口规模158

二、2014年进口方式16

1三、2014年进口来源163 第八章中国LPG水运市场166第一节LPG船概述166

一、LPG船分类:

二、液舱结构型式167

三、国内外LPG船相关数据168第二节国内LPG船运17

1一、2014年LPG船舶总量17

1二、2014年LPG船舶结构17

2三、2014年船运总量174第三节LPG船舶运输预测178

一、老旧船舶主要集中报废178

二、运力将严重过剩18

1三、船运量将增长18

3四、水运货源受双重影响184 第九章部分LPG企业运营分析188第一节LPG生产企业188

一、潮州市欧华能源有限公司188

二、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190

三、珠海碧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19

3四、张家港东华优尼科能源有限公司19

5五、苏州碧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196

六、山东晨曦集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98

七、海洋石油阳江实业有限公司201 第二节上市企业-东华能源20

4一、公司简介20

4二、公司基础设施206

三、2011-2014年财务运营209

四、2011-2014年业务结构21

1五、销售方式和渠道21

2六、主要原材料供应21

4八、公司竞争优势分析219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12000-2014年全球LPG产量变化图图表22000-2014年全球LPG消费图图表32000-2014年全球终端用户LPG需求预测图图表42001-2014年中国LPG产量一览表单位:吨 图表52001-2014年中国LPG产量变化趋势图单位:吨 图表62002-201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地区产量一览表单位:吨 图表72012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82013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9201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102013年中国LPG市场消费结构比例图 图表111990-2014年全国表观消费量 图表12进口LPG和国产LPG对比图 图表13进口LPG、国产LPG及LNG应用领域竞争能力比较232 图表14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供气量一览表 图表15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管道长度一览表 图表16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家庭用量一览表 图表17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用气人口一览表 图表182013年全国液化石油气价格变动趋势图单位:元/吨 图表192014年全国液化石油气价格变动趋势图单位:元/吨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篇7:石油液化气评价报告

2013年6月11日7时26分,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9人受伤入院救治,其中1名伤员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于6月20日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33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安监总局杨栋梁局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德学立即派员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总局监管二司和应急救援中心多次对事故调查进行指导和督办。江苏省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和家属安抚工作,并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李学勇省长、缪瑞林副省长率省公安、住建、安监等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苏州市市长周乃翔也在第一时间调集指挥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救援处置。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安监局局长王向明任组长,省监察厅、公安厅、住建厅、安监局、总工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省政府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6?11”重大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同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全国燃气、爆炸、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模拟实验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横山液化石油气储罐场(以下简称“储罐场”)

隶属于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位于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苏福路交界处。

储罐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辅助区两个部分。生产区储罐现有100m卧罐10只、400m球罐2只、10m液化石油气残液罐1只(已经停用),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储存规模为1810m,最大储存量为760吨,年灌装能力为3万吨。3

333生活辅助区主要由综合办公楼、配电间、空压机房、锅炉房、消防水池、液化石油气钢瓶检测站、汽车修理厂等建筑。

1、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以下简称“综合办公楼”)1982年与储罐场生产区同步建成投用,为3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面积529 m,结构设计符合74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和验收资料完整。

1996年进行改扩建,在原有建筑的东北侧增加2间3层建筑,增加面积109.4m,结构设计符合89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改扩建完成后,总建筑面积为638.41m,房屋结构与原设计图纸、施工和竣工资料一致。综合办公楼一楼设有职工餐厅、厨房、食堂储藏室和汽修厂员工更衣室,二楼是罐场、钢瓶检测站办公室、会议室,三楼为送气中心办公室、送气工更衣室、罐场职工更衣室,值班室(含夜间值班)及职工活动室。

经现场核查,综合办公楼与储罐最小间距为69m,符合现行规范不小于50m的要求。

2、厨房和储藏室

厨房和储藏室净高约3.15m,总面积为34m,其中厨房和储藏室各占约17m,厨房和储藏室北侧各有2.4m×1.8m窗。厨房有两扇门,一扇门通向东侧储藏室(据厨房工作人员反映,该门一般不关闭),另一扇门通向南侧打饭打菜间。

厨房内有双眼大锅灶和双眼家用燃气灶各一台,抽油烟机一台、日光灯两盏,储藏室内电器设备有电冰箱一台、日光灯两盏。

3、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

1982年罐场建设时,锅炉房液化石油气引自储罐场5号储罐,管道自储罐区围墙至锅炉房以架空方式敷设,进入锅炉房管道有阀门控制,有竣工资料。

1987年初,5号罐开罐检验、停止运行,苏州市煤气公司将向锅炉房供气的储罐由5号罐改为4号和6号罐。5号罐为残液罐,残液罐液相经加热气化后向锅炉房供气,5号罐改为4号和6号罐后,供气状态未发生改变,不影响燃烧设备的使用。事故发生时6号罐已处于开罐检修状态,未投入使用,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与4号罐连接。

4、厨房液化气管道

综合办公楼自1982年建成后,厨房就开始使用管道液化石油气。1996年综合办公楼扩建,厨房向北移位,缩短了厨房内的液化石油气管道。

厨房液化气用DN25管道以架空方式接自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在厨房西北角穿墙引入,管道进墙后连接角阀、调压器,调压后的低压液化石油气采用橡胶软管方式与灶具连接。

(二)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是苏州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主要承担苏州市区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管道天然气供应业务,以及燃气工程设计、管网建设等。该公司于1996年由原苏州市煤气公司、苏州液化气厂筹建处、苏州市二期煤气工程筹建处合并组建而成。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是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位。

(三)苏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承担苏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管理,是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

二、事故发生经过、应急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2013年6月11日7时20分左右,罐场和送气中心部分参加节日(端午节小长假)加班的职工先后有19名职工到达综合办公楼,都在办公室或在更衣室更衣。7时24分45秒,包冬青(系食堂管理员包菊根之子)驾车停靠在综合办公楼东侧楼下,下车后向南走开,包菊根下车后于7时25分02秒进入食堂储藏室和厨房间东侧门,1分钟后即7时26分02秒,在该小轿车停放位置西侧、综合办公楼东侧厨房位置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该综合办公楼整体坍塌,包括包菊根在内的楼内20人被埋压。

(二)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情况

苏州市119指挥中心于6月11日7时29分53秒接到电话报警,按省、市领导指示,苏州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等500多名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等立即前往救援;7时35分左右,居住在罐场附近的该公司运行工吴福明得知爆炸后立即赶到公司事故现场,发现从4号储罐通往食堂厨房管道燃气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立即关闭阀门,此时储罐场附近的其他职工人员迅速参与现场抢救,并与公安消防人员一起救出部分被埋压人员,在30分钟内就成功救出7名被埋压人员。经过事故单位反复核对被埋压人员,最后确认共有20人被埋压;同时,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全力搜救,截至6月11日17时45分,被埋压的20名职工全部找到并先后送往医院救治。

(三)善后处理情况

当地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共成立12个包保安抚工作组,对12名遇难者家属实行包保帮扶,12名遇难者遗体已全部火化,遇难者理赔已全部完成,保持了社会稳定。

事故发生后共有9名受伤人员入院治疗,卫生部门成立了一对一的医疗救治小组。目前,除1名伤员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已有6人出院,还有2名受伤人员无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收康复治疗。

三、现场调查情况(一)爆炸部位分析

根据现场勘查、监控视频显示和食堂负责人包菊根(已亡)前胸有明显爆炸伤害痕迹分析,判定爆炸发生在该建筑物一层,爆炸中心位置在厨房。

(二)爆炸物质分析

经现场反复搜寻,除液化石油气管道和液化石油气钢瓶外,未发现存有其他爆炸物和易燃易爆物品,根据对爆炸现场的勘验,该爆炸符合气体爆炸特点,确定爆炸物质为液化石油气。

(三)燃气泄漏点分析

在排除现场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管道和点火棒泄露的情况下,查明事发前4号储罐通向锅炉房和食堂的液化石油气气相管道控制阀、厨房内调压器前的角阀、大锅灶灶头控制阀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开启状态。且发现大锅灶锅内有蒸煮过的藕、粽子的事实,可以判定事发前厨房大锅灶正处于使用状态,泄漏点是微开的大锅灶灶头。

(四)燃气使用

1、管理制度。向锅炉房、厨房供气的储罐区控制阀门由罐场运行人员每天上午上班打开,下午下班关闭;厨房内及锅炉房燃气阀门由食堂负责人负责管理。

2、食堂管理。食堂有4位工作人员,分别是包菊根、张娟英、邹正妹和蒲建芬,食堂只供应一顿午餐,包菊根每天上午7时30分上班、16时30分下班,另外3位轮流上班,每天两人,上班时间是8时到13时左右。出入厨房有2扇门,只有4位食堂工作人员有出入厨房的钥匙。

3、厨房6月10日工作情况。为改善端午节当班职工生活,食堂负责人包菊根安排购买了藕、糯米和冰糖。6月10日10时30分左右张娟英做完午餐后,关闭厨房燃气阀门。12时左右包菊根安排张娟英、邹正妹把糯米塞进总共35节藕里(未加冰糖),13时左右,包菊根和张娟英把藕和粽子分别放到3个托盘上,一同放进厨房外的电蒸饭箱内,由张娟英打开电源蒸煮,然后张娟英和邹正妹关闭了厨房内的燃气阀门后下班回家。后续工作由包菊根负责。

从张娟英下班前将没有加糖的藕放在厨房外电蒸饭箱蒸煮,到爆炸后现场发现厨房大锅灶锅内有含糖成分的藕、粽子的事实,加上食堂厨房钥匙只有食堂工作人员保存,6月10日13时后食堂只有包菊根一人的情况推断,藕及粽子在电蒸饭箱蒸煮后,又由包菊根继续在厨房大锅灶上做了进一步加工。

(五)液化石油气泄漏原因分析

根据苏州市公安局虎丘分局提供的资料:包菊根于6月10日13时30分把厨房东门上锁后,该门至6月11日7时25分期间无人员进入厨房。由此断定,包菊根6月10日13时30分后由食堂餐厅的门进出厨房,16时30分下班离开单位时未切断厨房阀门,液化石油气应该是6月10日16时30分后的某个时刻通过灶头泄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通路,包菊根6月10日下午煮藕,下班离开厨房时未切断厨房液化石油气气路,灶头火焰意外熄灭,造成液化石油气通过灶头泄漏;储罐运行工范永进在下班时未关闭储罐区通向锅炉房和厨房的气相阀门,使液化石油气通过厨房大锅灶灶头漏出。

经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4号储罐液化石油气样品检测,气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以排除液化石油气质量问题造成灶头火焰熄灭的可能。

(六)引爆源

现场视频录像显示,6月11日7时25分,包菊根下车后从进入储藏室到爆炸发生相隔1分05秒,推断是包菊根进入厨房后处置不当,触动电器开关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直接原因

包菊根进入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厨房后处置不当,触动电器开关产生引爆源引起爆炸。

事故的主要原因:包菊根未遵守《职工食堂管理制度》有关安全用气的规定,致使大锅灶灶头意外熄火后长时间泄漏;值班运行工范永进违反《运行工岗位责任制》规定,6月10日下班时,未按规定关闭通向生活辅助区锅炉房和厨房供气管道的阀门,导致厨房液化石油气连续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事发时正处于职工集中上班时间,职工进入综合办公楼更衣和办公。而综合办公楼建筑形式为砖混结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坏了房屋的承重结构,导致综合办公楼坍塌。

(二)间接原因

1、燃气安全使用培训教育不到位。食堂负责人忽视燃气安全使用规定,疏忽大意,夜间长时间无人值守蒸煮食物。

2、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储罐场对食堂有值班巡查制度,但未得到认真落实。储罐场运行工违反操作规程,未按规定关闭管道阀门,无人及时监督检查和制止。

3、储罐场安全管理存在盲区。储罐场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忽视对食堂安全管理工作,未定期检查食堂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

4、有关行政主管单位和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6?11”重大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因在事故中死亡、免予追究责任人员

1、包菊根,食堂负责人。未认真履行食堂的安全管理职责,6月10日下午下班前,违反操作规程,未按规定关闭灶具开关并切断食堂燃气阀门,6月11日上午上班时,发现燃气泄漏后又处置不当,从而引发爆炸,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2、范永进,当班运行工。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要求,6月10日下午下班时,玩忽职守,未按规定关闭通往生活区供气管道的阀门,也没有卸压关闭紧急切断阀,导致厨房液化气连续泄漏,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

1、于小明,中共党员,横山储罐场场长。对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盲区死角、食堂安全制度不落实等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

2、马苏微,液化气经销分公司专职安全经理。未能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未将横山储罐场通往生活区的液化气管道纳入日常管理和检查范围,也未将食堂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监管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

3、丁玉富,中共党员,液化气经销分公司副总经理。对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死角等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

4、陈静,中共党员,液化气经销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对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死角等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

5、徐健,苏州燃气集团生产安全部专职安全员。履行职责不到位,未有效落实对横山储罐场的安全监管,未将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未发现横山储罐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监管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

6、王战平,中共党员,苏州燃气集团生产安全部副经理。对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死角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对此负有重要监管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

7、葛树宝,中共党员,苏州燃气集团生产安全部经理。对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死角等问题,负有重要监管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

8、袁景元,中共党员,苏州燃气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对所分管的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有死角等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

9、张振强,中共党员,苏州燃气集团总经理。对下属单位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发生的爆炸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警告、记过处分。

10、许维,中共党员,苏州市燃气管理办公室主任。作为全市燃气行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事故发生负有一定的监管不到位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1、董彩林,中共党员,苏州市燃气管理所所长。燃气管理所是全市燃气行业的执法主体部门,负有对燃气行业进行检查、稽查的职责。作为燃气管理所的负责人,对事故发生负有一定的监管不到位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2、张永清,中共党员,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苏州燃气集团的上级主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3、邱晓翔,中共党员,苏州市住建局副局长。作为分管燃气管理办公室、燃气管理所的局领导,对事故发生负有一定的监管不到位的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诫勉谈话。

(四)相关处罚及问责建议

1、建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由苏州市安监局按上限对苏州市燃气集团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将结果报省安委办。

2、责成苏州市政府向省政府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六、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燃气生产经营单位要从根本上强化安全意识,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完善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严格监督检查。要加强设备养护维修,进一步落实燃气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二)切实加强生活辅助区隐患排查治理。在强化生产区安全管理的同时,要加大燃气行业生活辅助区隐患排查,要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认真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一般事故隐患,要立即组织整改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主动上报。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全面排查治理各类生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排除,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确保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广泛开展宣教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燃气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许多用气单位、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燃气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及安全使用燃气常识十分重要。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燃气企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采取文艺宣传、课外辅导、科普教育、知识竞赛、发放安全手册等多种方式宣传燃气安全使用常识。推广使用燃气安全报警系统,提高燃气安全技防能力。加大燃气安全宣传和行业技能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多渠道进行安全用气宣传,全面提高燃气经营者、管理者、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燃气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用气能力。

篇8: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评价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型工业和民用燃料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闪点低、燃烧热值大、燃烧温度高、爆炸下限低等特点,使其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评价模型,找出影响消防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防火安全工作提供帮助。

1 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分析

1.1 生产厂的企业规划

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会产生暴沸蒸汽云,其自身的密度比空气重,波及的范围较大。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热辐射强度大,对邻近的设备(装置或储罐)、建筑和人群产生很大的威胁,另外液化石油气生产厂内部布局和外部环境对其生产安全或事故状态是否转化为灾害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企业规划对其消防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对生产厂进行规划时,应根据自身的火灾危险性,全面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真正做到安全、合理。

1.2 生产车间的防火

(1)生产车间的安全设计。液化石油气及其副产品的闪点均小于28℃,爆炸下限低,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其生产类别属于甲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特别大。所以在厂房的设计上要高标准,严要求。重点部位的结构要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不燃性,爆炸场所必须做耐爆泄爆结构,借以减少爆炸时造成的破坏。(2)生产工艺流程及防火设计。从原油生产液化石油气有不同的工艺流程,其主要步骤首先是原油脱盐脱水,然后常、减压蒸馏,再进行催化裂化,产生轻质石油气组分,最后轻质石油气加压液化和脱水排污。由于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对温度、压力和配比等工艺条件十分苛刻,有的甚至在接近物料的自燃点或爆炸极限的条件下生产,因而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控制和消除着火源是工业企业中预防着火、爆炸事故的一项最基本措施。

1.3 储存的安全设计

在对液化石油气成品进行接收、储存、倒灌、汽槽装卸等作业时,如稍有不慎,可燃气体泄漏逸散到空气中,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甚至会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加大对储罐区的管理力度,罐区的设计布局和储罐的质量以及安全附件均应符合规范要求,职工应严格遵守各种防火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4 运输的安全管理

由于液化石油气特殊的理化性质,加之运输过程中的复杂性,极易发生突发事件,如应付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着重加强运输的安全管理对于提高生产厂的消防安全性至关重要。

1.5 企业的消防能力

企业自身的消防能力是影响消防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消防安全状况。企业只有切实的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高自身防灾救灾的能力,才会大大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其安全生产。

2 液化石油气产生厂消防安全评价的方法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消防安全状况,对系统中的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其主要步骤如下:(1)明确消防安全评价问题。首先对安全评价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弄清所包含的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建立消防安全评价的层次结构。对安全评价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后,将所含的主要影响因素分组。每组作为一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层次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即“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厂的消防安全”;中间层可以有若干层,是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即“构成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措施”;最低层是“影响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的具体因素(元素)”。把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由高到低逐层排列起来。(3)构造判断矩阵。对每一层各个因素相互重要性的比较给出主要判断,用数值表示,写成矩阵形式。其元素的数值,可用标度表示。(4)层次单排序。对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次与之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向量问题。(5)一致性检验。对于一个判断矩阵,如果其比较判断完全符合实际的话,那么它具有一致性。为了使所做的比较判断接近实际,需要在各排序过程中进行一致性检验。

3 层次分析理论模型

3.1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消防安全,由于评估范围大,涉及到的因素多,在使用该系统评分时,必须做适当的假设,以便于模型的建立。即假设:(1)专家在进行评价时,只允许采取两两比较的方法。(2)按一般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结构层次表示。(3)各因素的确切值事先不知道。

3.2 讨论

通过运算,最终评价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的消防能力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生产车间和运输,权值分别为:0.438,0.216,0.164。所以根据分析结果,对这些因素应下大力气进行整改,从而生产厂的消防安全状况得以改观。

层次分析法用于消防实践,其优势在于不需要知道所分析诸因素的具体概率值,而是巧妙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即简便、又行之有效,其评价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 结论

(1)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是可行的,方法是正确的,评价的结果对生产厂消防安全具有指导意义。(2)第一级指标中企业消防能力对消防安全影响最大,生产车间影响较大;第二级指标中职工消防素质、厂房对消防安全影响最大;第三级指标中职工的消防技能、经常性的消防培训和演练对消防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给水系统。(3)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各个因素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量度,对影响消防安全状况较大因素,要下大力气积极进行整改,从而提高生产厂的消防安全性,杜绝火灾和爆炸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摘要:本文利用层次分析理论,对影响液化石油气生产厂消防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加强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的消防安全管理。

关键词:消防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权重

参考文献

[1]董希琳,高云晖.“液化石油气生产厂火灾风险评价”.法国巴黎,第五届中法消防学术研讨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