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共6篇)
篇1: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趣味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
A.木头的温度高 B.铁的温度高
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
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A.红、黄、蓝 B.红、黄、青 C.红、绿、蓝
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可能产生()A、日食 B、月食 C、地震
4.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A.镜子亮 B.灰纸亮 C.一样亮
5.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9
A.有助于杀菌 B.反射电磁波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6.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
A.高于原来的液面 B.等于原来的液面 C.低于原来的液面
7.把手放在哪种情况下,不会烫伤。()A.100℃的水里 B.100℃的热空气里 C.100℃的水蒸汽里
8.两块凸透镜,一个直径比另一个大,在阳光下聚焦,分别点燃两根相同的火柴,哪一个凸透镜先点燃火柴。()
A.焦距小的透镜 B.直径大的凸透镜 C.直径小的凸透镜
9.一个人站在游泳池里,在岸上的人会发现他的腿。()A.变长 B.不变
/ 9
C.变短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 B、月球 C、金星
11.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产生演员与布景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12.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1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1级强烈地震,为及时了解震区的受灾情况,便于指挥调度,相关部门利用了飞机航拍和卫星遥感技术。飞机航拍只能在白天进行,利用的是地面物体反射的可见光来拍摄。拍摄过程中,地面上的物体在摄像机上成的像,应位于摄像机镜头的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且更靠近________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处;而卫星遥感则可以昼夜不停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可以感知可见光,还可以感知物体发出的____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
/ 9
14.市场上出售一种“福临门”食用玉米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kg。如果油用去一半,则剩余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15、为什么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
16、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17、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A、2朵 B、4朵 C、5朵
18、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19.用质量相同的铅、铜、铁、铝(ρ铅>ρ铜>ρ铁>ρ铝)制成相等体积的4个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4个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 9
B.4个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C.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20、用天平称一杯水,平衡时把一个手指伸进水中,天平()A、有水的一边重了 B、有水的一边轻了 C、仍然平衡
21.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处于中间的是()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22.一个铁圆环,在外圆上有一个缺口,加热后()。A、圆环外径胀大,缺口变小 B、圆环外径胀大,缺口变大 C、圆环外径胀大,缺口不变
23、有关人士研究发现: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这是因为()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
/ 9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24.在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房屋构件的道具,其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这种材料()
A.价格便宜 B.材质柔软 C.密度较小
25.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泡沫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泡沫塑料的()
A.硬度较小 B.导热性好 C.隔热性好
26、皮鞋涂上油后,会越擦越亮,这是因为皮鞋没上油之前,光射到皮鞋上时发生,而上油擦后,光射到皮鞋上会发生。
27、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烤,然后再伸到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28.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的物理道理是: 是相互的;这一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有:。
/ 9
29.男女同学的说话声很容易区别,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30、雨后晴朗的月夜,甲乙两位同学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为了走路时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提醒乙同学说:“注意地上暗处是水。”乙同学反驳说:“地上明处是水。”你认为呢?
/ 9
抢答题答案
1.C、2.C、3.A、4.B、5.C、6.A、7.B、8.B 必答题答案
9.C、10.B、11.C、12.由高变低、13.一倍焦距;红外线。14.4.6kg;不变。
15.原因:雪是由于气体遇冷直接变成了固体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华,物体在凝华时要放热,因此并不感觉到冷;而雪融化时要向周围空气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气温降低了,所以感到冷。
16.在买戒指时,人们都怕买不到真的(不是纯金的),怎样鉴别真假呢?可以称出戒指的质量,然后测出戒指的体积,用求密度的方法算出戒指的密度,然后跟金子的密度作比较,如果和金子的密度相等,则是纯金的,反之,则不是纯金的。
风险题答案
17.A、18.A、19.BD、20.C 笔试题答案
21.B、22.B、23.B、24.C、25.C、26.漫反射,镜面反射;
27.提高镜子表面温度防止口腔中水蒸气液化。2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前进。
/ 9
29.男女生声带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女生音调高,男生音调低。
30.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
/ 9
篇2: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g=10N/Kg,考试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评分
一、都是些基础题,给你热热身(每空2分,共30分)
1、元旦联欢会上,琳琳同学一首《青藏高原》顿使会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不自觉地跟着琳琳同学低声和唱,唱完之后,同学们都觉得琳琳同学的高音部分唱绝了。以上叙述中的“高”和“低”分别表示声音的和。
2、学校正在建教学楼,小敏同学看到瓦匠师傅拿起半块砖头拴在细绳的一端挂在墙角边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符合要求,瓦匠师傅实际上是因陋就简制成了一个;这个仪器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
图
13、如图1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_______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
声,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是均匀的,但刻度间隔比标准刻度尺小
一些。用这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结果比物体的真实长度;
5、车长都为L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相邻的互相平行的轨道上行驶,甲车以速度V1向南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匀速向北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要的时间为;
6、如图3所示,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并接,共同挂上一个重G1=8N的重物时,每根弹簧都伸长 2cm。如果把它们串接起来并挂上重物G2,这时它们 共伸长6cm,则重物G2。
7、一辆汽车在运动中,在时间t1内通过的路程S1,接 着又以V2的速度通过路程S2,则此汽车在它
运动的全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如图所示,重叠在一起的A、B、C三个物体,当B物体受到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后,三个物体 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对B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为N;水平面对C产生 的摩擦力大小为N;
9、一个人面向北方站在太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左侧,则此时是当天的(选填“上午”、“下午”或“中午”);有一个人夜晚站在路灯下,他的影子在他身后,当他向前走动时,他的影子将(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10、如图5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透镜L的光屏 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 为;
二、精挑细选,答案只有一个哦!(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摄影师帮我们拍摄完全班合影后,又用同一照相机帮我们每个人拍照,这时摄影师应该(). A.使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将镜头向外旋出
B.使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将镜头向内旋进 C.使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将镜头向内旋进 D.使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将镜头向外旋出
12、将绿色植物种植在盖有绿色玻璃的温室中,植物将()
A:更加翠绿B:颜色变浅C:正常生长D:植物将枯萎
13、甲、乙两队正在拔河比赛,这时绳子的中心慢慢向乙队一侧移动,则乙队队员手受到的力是()
A:甲队加的B:绳子加的C:地面施加的D:甲队、绳子、地面共同施加的14、剧场或大礼堂的墙壁表面往往装一层凹凸不平疏松的材料,这是为了()A.美化墙壁B.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C.防止声波减弱D.无法判断
15、甲、乙两个完全相同(自重不计)的弹簧测力计,用轻细线按下图2所示连接,外于静止,其中G=10N,(系统摩擦计不计),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分别是()
A、0;10N;B、10N;0C、5N;5N;D、10N;10N;
16、你身体上最接近10mm长度的部位是:()
A、手臂的长度;B、头发的直径;C、中指的长度;D、指甲的宽度;
17、车站上并排着停着持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1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0分钟。汽车在前10分钟内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后10分钟以30m/s的速度行驶。此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4m/s;C、25m/s;D、28m/s;
19、如下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º,当入射光线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20º,平面镜
MN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º,则反射光线转过了()A、80ºB、60ºC、40ºD、0º
20、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cm处,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30cm,由此可判定()A、像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 B、像是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C、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 D、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三、我会作出光路图:(每小题4分,共8分)
21、如图所示,a、b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图中互相 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22、在下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 水中以后,光的大致传播方向。
四、我会分析与处理:16分
23、如图所示,用玻璃板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5分)(1)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有无像?为什么?
(2)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3)怎样确定像的位置?(4)在实验中发现,蜡烛的像有两个重叠,试解释产生“重影”现象的原因。
2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6分)
烟花三月,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去姥山岛游玩。
在龟山,我们上了一条游轮。其时,旭日东升,蓝天白云倒映在万顷碧水之中,偶尔,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远眺姥山,似是仙女身披彩沙,姗姗而来,上得岛后,但见桃红柳绿、翠竹青青;林中鸟声婉转、鸡鸣阵阵;好一个世外桃林。我赶忙拿起手中的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一一拍下。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我忽有灵感:那圆形的光斑岂不是一个个闪亮的句号,提醒我们一天游玩的结束;又启迪我们时光的短暂。
请你从上面的短文中找出三处我们学过的不同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语句:蓝天白云倒映在万顷碧水之中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语句1:物理知识:语句2:物理知识:语句3:物理知识:
25、小强同学想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他设法找到了以下器材: a.斜面b.带钩的长方体木块c.放在课桌面上的表面平整的长木板d.几条毛巾e.直尺f.弹簧测力计g.硬纸板(5分)
(1)请你帮他选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3)作简要的分析与论证
五、我会计算:(共16分,每小题8分)
26、一驾驶员开着一辆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向一座高山匀速行驶,在行驶中的某时刻,汽车喇叭短暂地响了一下,经过t1=4s时间他听到回声,再经过t2=32s汽车恰好行驶到高山脚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1)汽车喇叭发出响声的时候,汽车距高山多运?(2)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27、元旦,小乐乘出租车去龟山游玩,图八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票,下午回来时,他乘坐的是“10路”末班车,因为是末班车,一路上没有停车,且小乐注意到汽车速度仪上的指针基本在40千米/时的位置不动,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小明沿原路返回原地的时间
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
2、;重垂线;重力的方向是坚直向下的;
3、空气;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4、变大; 5、2L/v1+v2; 6、6N;
7、s1+s2/t1+s2/t2 ; 8、1N;10N;
9、上午;变短; 10、2a/b—a;
11、D;
12、D;
13、B;
14、B;
15、D;
16、D;
17、C;
18、C;
19、B; 20、D;
21、略;
22、略;
23、(1)有像;因为此时像距和物距相等;(2)刻度(3)作一条垂直于玻璃的线,然后量物距与像距;(4)略;
24、(1)林中小鸟声婉转,鸡鸣阵阵;空气能传播声音;(2)那圆形的光斑是一个闪亮的句号;光的直线传播;(3)旭日东升;光的拆射;
25、(1)b、c、f;(2)A:将带钓的长方体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V1拉动,记下示数F1;B:然后再以另一个速度V2匀速拉动,记下示数F2; C:比较F1、F2的大小,得出结论;(3)若两次示数相等,则说明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反之,则有关;
26、(1)720m;(2)20m/s;
篇3: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科学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不分阶段的, 但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阶段性, 于是我们的教材就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把同一个知识在不同的阶段讲到不同的深度。这的确是照顾了普九的学生, 但对成绩好的优生, 我觉得太委屈了。我们及时恰当地、合理地顺沿和讲讲知识体系中高中的部分, 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与现有知识有关的深层次内容就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 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帮助。我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学生的反馈, 大多数学生都是非常赞成我这样的做法。中学物理学习声、光、热、力、电, 高中还是学习这些东西, 只是层次有所加深, 我觉得现行教材的编写还是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很多知识在现有大纲基础上, 对优生还是要讲深一点, 这对他们更好地、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帮助。所以, 在这里我想把我的物理知识引申和拓展的教学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这套教材, 在我过去的几年教学中, 我是这样对现有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的: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时候, 我及时引入了机械振动, 让学生了解平衡位置、振幅概念, 加深学生对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理解;及时引入正弦波、波长、频率这些概念, 加深学生对音调由频率决定的理解;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里面, 我及时引入临界角和全反射的概念, 为今后学习光导纤维打下伏笔;在学习了电荷以后, 及时补充电荷守恒, 补充电场有关知识;在学习了电场、磁场、重力场以后, 及时提出一个“场”的概念, 让大家寻找各种场的共性;在讲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 我及时引入电阻定律、电阻率等概念, 让大家初步了解电阻定律, 本来初中只求定形分析, 不求定量分析, 但我觉得, 告诉学生定量分析未为不可;在学习磁场时, 我还及时补充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 让大家在高中学习时增加亲切感;在力学部分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 再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并问学生想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并及时提示学生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告诉大家力是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让大家的知识成体系;在讲到重力势能时, 我及时补充势能的记法Ep, 并给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同时给大家提出了零势能面的概念, 为高中学习电场的等势面的概念埋下伏笔;在讲动能时及时引入动能符号Ek, 动能的计算式Ek=1/2mv2, 为高中学习增加亲切感……
篇4: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1. 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2. 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
3.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4.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5. 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
2. 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
(1)获取饮用水。如图4,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________和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5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
3.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毕业像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同学的距离,同时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4.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蒙上一层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_____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______的缘故。
5. 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6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 请回答:
(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__________;“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_____________。
(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特性,以及水蒸发时要吸热的特性来给储油罐__________,以防止油的自燃。
三、简答下列各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后来,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7所示。请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
2. 小明要买一个电炉用来烧开水,他到商店去选购时看到有800W和1 200W两种规格,他想:800W的功率小,比较省电,打算买800W的。如果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合理吗,为什么?
3.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 在下大雨后, 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 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 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 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4. 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 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易较难难不产生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5. 如图8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线圈就浸没于变压器油(一种矿物油,也称导热油)中。变压器工作时,铁芯、线圈会发热。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导热油并流经变压器外部的一根根金属管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铁芯、线圈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请回答:
(1)变压器外部的散热器为什么做成管道状?
(2)变压器的上部有个油箱,其侧面有一个油量表。油量表就是一根上、下两端均开口并插入油箱中的玻璃管。电工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油面的高度来判断油箱中油量的多少。请问:设计这一装置利用的主要物理知识是什么?
(3)从图8我们发现:变压器外部的散热管道都是沿竖直方向而不是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这是为什么?
(4)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是绝对不允许装得满满的,这是为什么?
四、(8分)小明家新买了一条100W的电热毯,他想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热毯的电阻值,于是连接了如图9所
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 Rx为电热毯的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但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不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触头P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不发生变化, 且查得电路各处均连接无误。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若不更换实验器材,应怎样连接电路,才能在触头P滑动过程中,有效地改变电热毯两端的电压值。
五、(10分)如图10所示为利群商厦安装的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A为光源,B为由电动机带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R1为光敏电阻,R2为定值电阻,当有光照射时R1=R2。每当扶梯上有顾客经过,挡住由A射向R1的光线时,R1的电阻值就增大,计数器就计数一次。请回答:
(1)当扶梯上的顾客挡住由A射向R1的光线时,光敏电阻R1两端的电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R1的功率怎样变化?
(2)若已知自动扶梯满载时,相邻的两个顾客之间的距离均为50cm,扶梯运行的速度为1m/s。求计数器计数101次,所需用的时间。
(3)若某一段时间内自动扶梯的乘载率为20%,试求这一段时间内该商场自动扶梯上的平均客流量是多少。(客流量是指单位时间经过的顾客人数)
六、 (10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个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在图11所示的连通器中,如果活塞的质量和液体本身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帕斯卡定律可以推得, 作用在大、 小活塞上的力和大、小活塞的面积有以下关系:
F2F1=S2S1。
根据这一关系式:如果小活塞的面积较小,那么在小活塞上加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在大活塞上得到一个较大的力。“液压千斤顶”就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制成的。
图12所示的是液压千斤顶的剖面图。它是汽车等运输机械常备的维修工具,只要对杠杆施加一个不大的作用力F,就可以把一辆汽车顶起来而便于更换和修理轮胎。如果图示的千斤顶的大活塞面积是40cm 小活塞面积是5cm 杠杆上的OA=15OB。请回答:
(1)使用中发现,压下杠杆时,虽然能把一个重物顶起来,但一放手,重物又降了下来,不能把重物长时间顶住。这说明图示的千斤顶有一个零件损坏或丢掉了。请你画一个零件补在相应的位置上,达到被顶起的重物不再降下来的目的(在图12上画出示意图即可)。
(2)若修好了的液压千斤顶的机械效率为80%,使用时,假设大活塞刚好顶在重物的重心竖直线的位置上。若要在1min内把1t的重物顶起3cm,则维修人员消耗的平均功率和加在杠杆B端的力分别是多大?(取g=10N/kg)
七、(13分) 某院内有甲、乙两户居民, 院内原先供电线路用的是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铝芯橡皮绝缘线,从进院后的接线端经25m先到达甲户,再从甲户经25m到达乙户。每户总用电额定功率均为2kW。为了增加用户的最大安全用电功率,现在要进行“电力增容”,使每户总用电额定功率均可增加到4kW。增容后保持院内线路分布情况不变,只是供电线路改用铜芯橡皮绝缘线。下表列出了不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在常温下的安全载流量(即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
假设两户所有用电器均为纯电阻电器, 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 用户室内电线的电阻忽略不计。而且设进院后的接线端的电压总保持220V,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院内的供电和用电的电路图。
(2)通过计算说明,在实用和经济的前提下,为了“电力增容”,院内的供电线路应选用哪一种铜导线?
(3)若选用的铜导线每米电阻为4.25×10-3Ω,那么增容后,在甲、乙两用户都同时使用“220V4kW”的电器时, 乙户所得到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少?
八、(14分)图13是常见的一种电动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这种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最高车速≤30km/h一次充电连续行驶里程50km
蓄电池36V/10Ah铅酸蓄电池充电时间8h
一次充电耗电量0.6kW·h电动机效率80%
整车质量40kg最大骑行噪声≤62dB
请回答:
(1)技术参数表中“336V/10Ah”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若质量是7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取g=10N/kg。求:行驶20min,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和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3)若摩托车每行驶10km耗油2.5L,油价约5.1元/L,照明用电的电费约0.5元/kW·h,请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种更经济。
(4)请从环保角度,比较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5)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客运效率”来反映交通工具的某项效能,“客运效率”表示每消耗单位能量对应的载客数和运送路程的乘积,即客运效率=人数×路程/消耗能量。一个人骑电动自行车,消耗1MJ(106J)的能量可行驶30km,一辆载有4人的普通轿车,消耗320MJ的能量可行驶100km,则电动自行车与这辆轿车的客运效率之比是多少?
篇5: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说明:
1.这套试题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复赛时选用。复赛时可以全部使用本题或部分使用本题,也可以不使用本题。
2.全部或部分使用本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在全国竞赛委员会规定的同一时间内进行复赛。全国统一的复赛时间为1998年4月19日(星期日)上午9:30~11:10。
3.试题所附解答只供参考。有的题目可能有多种答案,所附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
一、(8分)如图1所示,是一种自行车的打气筒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有一处地方结构没有画全,请根据打气的原理和过程,在图上补全结构,并用文字简要说明这种打气筒跟普通气筒不同的打气原理。
二、(7分)小华用一根长6米、半径7.5厘米的均匀粗木棒为爸爸设计了一架能搬运柴草的简易起重机(如图2所示)。
他把支架安在木棒的长处,每捆柴草重1000牛,为了使木棒平衡以达到省力的目的,他又在另一端吊一块配重的石头,请你算出这块配重的石头应有多重?(木棒密度0.8103千克/米3,g取10牛顿/千克。)三、(9分)太阳和月亮位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请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图中画出当地球上的人分别位于什么空间区域时,可以看到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四、(8分)照明电路用电高峰时,电灯就会暗下来,这是由于电灯两端电压降低的缘故。
某同学想测算电灯两端的实际电压,但手头没有交流电压表,只有一块手表、一把带有铭牌的电烙铁、配电盘上还有一块正在运行的带有铭牌的电度表。他利用这些器材就测算出了照明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请你说明他的测算方法。五、(12分)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
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是1分45秒。若车身总长175米,每节铁轨长12.5米,山洞的长度是多少?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六、(7分)有一支杆秤,量程是2千克,现给你质量为2千克的标准砝码,一根足够长的刻度尺,(1)请你说明,如何检验此杆秤是否准确?
(2)如果不准确,应重新刻度,写出简单的刻度方法(要求准确到50克)。
七、(13分)有两种灯泡,分别标有(110伏
60瓦)和(110伏25瓦),把它们接入家庭照明电路中。
(1)能不能各取一只串联使用?请说明原因。
(2)若把两种灯泡在同一电路中混合使用,并使它们都能正常发光,最少应各使用多少只,如何连接?
(3)这时总电功率是多少?
八、(11分)在四个外型完全一样的电阻中,有三个电阻的阻值完全相同,为了挑出那只阻值不同的电阻,并确定它的阻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小华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电流由Q流向P,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并回答他是如何得到结果的?(要求写出实验操作过程,过程要尽量简便。)九、(13分)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现要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没有天平,也没有量筒,只有两个可以放进石蜡块的杯子和一根自行车胎气门芯用的细长橡皮管,还有一桶水和一根大头针。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出这块石蜡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的原理和主要步骤,并导出计算石蜡的密度的公式。)十、(12分)某工厂设计了一个蓄水池(如图5所示),水源A罐的夜面高度h1保持不变。
罐底有一个小出水口,面积为S1。孔下通过一个截面积为S2活塞与杠杆BC相连。杠杆可绕B端上下转动,另一端有一个中空的圆柱形浮子,横截面积为S3,BO是杠杆总长的。原设计打算当杠杆水平时,浮子浸入水深为h2,活塞恰好能赌住出水口,但在使用时发现,活塞离出水口尚有极小一段距离时,浮子便不再上浮,此时浮子没入水深为h3。为了使活塞自动堵住出水口,只得将浮子的重量减去G'。试求浮子应减去重量G'的大小。(活塞及连杆的重量不计,杠杆所受浮力不记。)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如图1所示,在小筒右侧进气管处应装有活门,空气只能进入小筒,不能从小筒回到右侧大筒。
这种气筒的特点是:打气时能在小筒中储存压缩气体,比较均匀地向车胎里打气。(正确画出图得4分,正确答案再得4分)
二、解: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1分)
木棒重
G木=m木g=p木V木g=p木prr木2l木g.(2分)
代入数值,得:G木=847.8牛。
(1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G柴=l+G木l=G石l.(2分)
代入数值,得:G石=3848牛。
(1分)
三、如图3所示。
(答出日全食区域1得3分,答出日偏食区域2再得3分,答出日环食3再得3分)
四、解:只把电烙铁接在电路里,断开其它所有用电器。
1.记下电度表盘转一周所用的时间t。
(1分)
电度表盘转一周,用电器所做的功为
W=
(1分)
2.记下额定电压下电度表盘转一周所用的时间t*。
(2分)
得出:=
(2分)
所以,U=。
(2分)
或:2.从铭牌可知,电烙铁的额定功率为P额,额定电压为U额,电度表为n转/千瓦时,可知电烙铁的电阻
R=
(2分)
电度表盘每转一周,用电器所做的功为
W=
(2分)
可得:W=
U=。
(2分)
五、解:1分45秒=105秒。
车速
υ=.(2分)
设车身长为l,山洞长为L,小华听到笛声时,车进洞距离为l',笛声传播距离为l-l'
(2分)
所用时间为或
(2分)
于是有
或
(2分)
代入数据,得:l'=.(1分)
小华从听到笛声到火车车尾出洞,行驶的距离为
l+L-l'=V105秒。
(2分)
代入数据,得:L=880米。
(1分)
六、答:(1)
①把秤砣放在定盘星上,看杆秤是否平衡。
(1分)
②再将2千克的标准砝码放在秤盘里,看杆秤平衡时,秤砣是否放在2千克的位置上。
(1分)
③最后看秤杆上的刻度是否均匀。
(1分)
若①平衡,②在2千克的位置上,③均匀,则此杆秤是准确的。
(1分)
(2)①不挂重物时,把秤砣放在秤杆上,平衡时记下位置。
(1分)
②再把2千克的标准砝码放在秤盘里,移动秤砣,记下平衡位置。(1分)
③在两刻度(即两平衡位置)间均匀分成40等份。
(1分)
七、解:(1)不能各取一只串联使用。
(1分)
60瓦灯的电阻
R1==201.7欧
(1分)
25瓦灯的电阻
R2==484欧
(1分)
串联后,25瓦灯的电压为U2,根据串联分压,U2=
(2分)
代入数据,解得:U2=155伏,超过了灯的额定电压。
(2分)
(2)设使用60瓦的灯m只,使用25瓦的灯n只,分别并联后再串联使用,各分压110伏时,才能正常发光,此时有:。
(1分)
故使用5只60瓦的灯并联后,再与12只并联的25瓦的灯串联即可。(1分)
(3)此时总功率为W=W1+W2=560瓦+1225瓦=600瓦。
(2分)
八、答:将电阻a、c的位置交换,(1分)
(1)
(1)
如果电流计的指针仍向右偏转,说明a、c两只电阻的阻值相同,再将a、d两只电阻的位置交换。
(1分)
①
①
如果电流计的指针仍向右偏转,说明a、d两只电阻的阻值也相同,则b是那只阻值不同的电阻,且其值偏小。
(2分)
②
②
如果电流计的指针改为向左偏转,说明d是那只阻值不同的电阻,且其值偏大。
(2分)
(2)如果电流计的指针改为向左偏转,说明a、c两只电阻中有一只电阻的阻值与其他电阻不同,再将a、d两只电阻的位置交换,(1分)
①
①如果电流计的指针仍向左偏转,说明a、d的阻值相同,则c是那只阻值不同的电阻,且其值偏小。
(2分)
②
②如果电流计的指针改为向右偏转,说明a是那只阻值不同的电阻,且其值偏大。
(2分)
(如果答案正确,但分析过程中交换电阻超过两次,从本题得分中扣去2分。)
九、解:1,原理:
当石蜡块漂浮在水面时,由F浮=G
(1分)
可得:ρ蜡=ρ水
.(2分)
设从同一水位高度,从同一根胶皮滴管滴出的每滴水滴的体积V0相同,则有
V排=n1V0,V蜡=n2V0.(1分)
(1分)
ρ蜡=ρ水
.2.
2.实验步骤:
(1)
将杯子甲装满水,轻轻放入待测蜡块,排除部分水之后,小心取出蜡块。用另一个杯子乙装满水,利用橡皮滴管的虹吸现象,把乙杯中的水逐滴滴入甲杯,直至甲杯水位恢复原来装满的状态。此过程中必须记下滴入甲杯的全部水滴数n1.(3分)
(1)
(2)在将蜡块用大头针顶住,使之完全浸入甲杯水中,待完全排出后,小心取出蜡块,再重复上一步骤的方法,将水逐滴滴满甲杯,记下这次总水滴数n2。
(3分)
3.3.公式:
ρ蜡=ρ水
.(1分)
十、设浮子原重为G,杠杆长为l。
浮子减重G'后,由倾斜变文水平。上升高度为h3-h2,(1分)
活塞上升Δh=。
(2分)
活塞减重前,杠杆平衡时
(S3
h3ρ水g-G)l=ρ水gS2(h1+Δh)
(1)
(3分)
浮子减重后
〔S3h2ρ水g-(G-G')〕l=ρ水gS1h1
(2)
(3分)
解上面的联立方程,可得
G'=ρ水g〔S1h1+3S3(h3-h2)-S2(h1+)〕
篇6: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本卷中的插图实际大小比显示的大小要大,如看不清可适当拉大,插图为灰度图,如要打印请设图片为黑白模式,否则打印时会很模糊。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方括号内(共33分,每小题3分)1.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
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2.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发电厂进行轰炸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赞成电厂停电。这种炸弹的破坏方式主要是:()
A.炸塌厂房
B.炸毁发电机
C.使设备短路
D.切断输电线
4.小刚家中的几盏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他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灯泡全部都烧坏
B.进户零线断路
C.室内线路发生短路
D.进户火线断路
5.下列物体都能导热,其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
A.铁管
B.铝管
C.铜管
D.热管
6.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用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7.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执行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8.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9.小强在北京将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条形磁铁用一条线悬挂起来,使它平衡并呈水平状态,悬线系住磁体的位置应在:()
A.磁体的重心处
B.磁体的某一磁极处
C.磁体重心的北侧
D.磁体重心的南侧
10.小红家的家庭电路进户开关上安装着漏电保护器,上面写着下表中的一些数据,在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漏电电流大于30mA,保护器会在0.1秒之内切断电源
B.漏电持续时间超过0.1秒时保护器才能动作
C.当漏电电流达到15mA时就能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
D.只有当进户电压大于220V或用电电流大于20A时,才能起保护作用
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二、填空:(共24分,每小题3分)
1.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千米/时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______风,风速是_____米/秒
2.后轮驱动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向前加速行驶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方向中是_______,对前轮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
3.下图是根据广西北海市一家宾馆中所挂钟表的照片绘制的示意图,图中秒针、分针和标有24个数字的转盘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根据钟表的示数,这张照片是在北京时间(按24小时制计时)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拍摄的。
4.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
5.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6.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_____了。
7.图甲所示,为农户用的一种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A、B、C、D四处分别装有单向通风阀门,使得无论向左推或向右推活塞时,风箱都能向灶中送风。若此时正向左推活塞,请在丙图中画出这时阀门的开、闭状态。作图时可参照图乙的画法。
8.我周围有很多利用电能发光的灯。有的利用灯丝的高温而发光,如________灯;有时灯有灯丝,但是不靠灯丝发光,如_______灯;有的灯根本没有灯丝,通电后也能发光,如________灯。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17分)
1.(4分)物理学常常把实际的研究对象或实际的过程抽象成“物理模型”。如用铡刀铡草时,可以把铡刀看做是一个能够绕轴转动的硬杆,而不必考虑刀的形状、刀的材质,在物理学中把它称为“杠杆”,这时“杠杆”就是铡刀的“物理模型”。
汛期,江河中的水有时会透过大坝下的底层从坝外的地面冒出来,形成“管涌”,初中物理讲过的什么装置可以作为“管涌”的物理模型?自行车的车把可以控制车的方向,它的“物理模型”又是什么?
2.(3分)小峰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电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他这样做,可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吗?为什么?
3.(4分)节日里氢气球飘向高空,越来越小,逐渐看不见了。设想,气球最后可能会怎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作出预言,并说明理由。
4.(6分)要学好物理就要多动手实验。请你列举出用大塑料可乐瓶制成的三种物理实验器具,并简述制作过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现象。
四、(10分)小英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内部压强和水深的关系,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增加细管内的砂粒可以改变细管沉入水中的深度。
1.指出所作的测量工具,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逐条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测量量导出在不同深度处计算压强的公式。
4.说明怎样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水的内部压强是否与水深成正比。
五、(8分)水在热电厂的锅炉中变为水蒸汽,通过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蒸汽在液化器中凝结成水,再到锅炉,循环使用。
液化器中的冷却水则流到冷却塔中降温,如图。水的比热为4.2×103焦/(千克·℃),求:1.夏天,来自冷却塔的水温为16,而回到冷却塔的水温为30。若冷却塔和液化器间水的流量为15米3/秒,试求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2.如果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是56万千瓦,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80%,不计水蒸汽通过涡轮机过程中由于热传递赞成的能量损失及涡轮机的摩擦,试求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六、(8分)山区某工地方程式时,照明电路需用导线从离工地250米处的电源引来,工地上要用一只“220V 100W”和一只“220V 200W”的灯泡来照明,所用导线的电阻为每米0.018欧,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为220伏,且保持不变,试求照明时导线上所消耗的功率和每只灯泡实际所消耗的功率。(计算时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数值只取整数,小数可四舍五入)
参考答案
一、1.D 2.D 3.C 4.B 5.D 6.D 7.C 8.A 9.C 10.A 11.B
二、1.西 5 2.水平向前 水平向后 3.20 24 57 4.356 12 5.响度(或音量,声音)音调(或频率)双耳 6.凹 长 7.A、B、C、D处开合状态如图 8.白炽 日光 霓虹
答案填空第7题图
三、1连通器 轮轴
2.不能.因为电冰箱的制冷机工作后,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此同时,冰箱外部的冷凝器温度升高,将热量传给空气,室内空气的热量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降低.
3.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高空中的气体逐渐稀薄,压强降低,气球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最后“爆炸”破裂.
另一是因高空的空气较稀薄,气球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当浮力等于重力时,气球上升的速度最大.然后,浮力小于重力,气球开始向上做减速运动.在气球的速度为零之后,又加速下落,浮力逐渐变大,当气球通过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后,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开始作向下的减速运动.在气球的速度减为零之后,又开始加速上升.如此反复,气球将在浮力等于重力这一特殊位置附近上、下往复运动.
4.①制作量杯 用实验室已有的量筒定量地向瓶中倒入水,并刻上刻度
②作液体侧压强实验器 在瓶的侧壁不同的高度处扎等大的小孔,倒入水后,从水流的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演示喷雾器 用细塑料管插入加盖的盛水可乐瓶,用手使劲捏可乐瓶,水会成雾状从细塑料管中喷出.
四、1.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直尺;需测量细管的直径D和细管沉入水中的深度H1,H2.
2.实验步骤:①测出细管的直径D;②在细管中加入少量砂粒,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沉入水中的深度H1;③增加细管中的砂粒,再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沉入水中的深度H2.
3.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平衡时,细管(含砂粒)所受重力G管与所受浮力F浮相等,即
G管=F浮,又 G管=p1S=p1π(D/2)2,F浮=V1ρ水g=π(D/2)2H1ρ水g,故得 p1=H1ρ水g.
4.同样可证p2=H2ρ水g,所以 p2/p1=H2/H1.
说明水的内部压强与水深是成正比的.
五、1.水蒸汽冷却时所放的热量为冷却水所吸收,所以冷却所丢失的功率(即散热功率)为
P散=Q吸/t=c(m/t)Δt
=4.2×103焦/(千克·℃)×15×103千克/秒×(30-16)℃
=8.82×108瓦.
2.水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η=P用/P总=(P电/P机+P散)×100%,P机=560×106W/0.8=700×106W,所以
η=(560×106W/700×106W+882×106W)×100%≈35.4%.
六、电路如图的所示.R线为导线的电阻,L1为“220V 100W”灯泡,L2为“220V 200W”灯泡.
答案第六题图
R线=(0.018欧/米)×2×250米=9欧,L1和L2的电阻分别为
R1=U2/P1=484欧,R2=U2/P2=242欧,L1和L2的总电阻
RL=1欧/(1/484+1/242)=161欧,R总=R线+RL=170欧,I总=U/R总=220/170安=22/17,所以,导线上消耗的功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