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报刊(精选十篇)

云宝吧 时间:

英文报刊(精选十篇)

英文报刊 篇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英语泛读类、选修类课程, 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综合表达能力”。我校从高一年级起, 就将英语报刊阅读作为选修课正式进入课堂, 将《二十一世纪报 (中学生版) 》定为报刊阅读的基本教材。笔者结合对全市开设的一节报刊阅读公开课, 阐述备课和上课的心得感受, 并着重谈谈有效开展英文报刊阅读课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报刊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1. 课前准备:

为激发学生读报的热情, 笔者鼓励学生预习报纸原文, 并就感兴趣的话题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目的是拓宽设计问题的角度,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此外, 笔者还名组长, 记录疑难段落或篇章, 在小组中进行切磋, 互相根据自己的疑难点自由组合成5人学习小组, 并选出1沟通和启发。

「设计说明」这一课前环节体现了生本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指导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并为阅读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

2. 课堂教学步骤:

Step 1 Lead-in (Brainstorming) :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article.

现将学生选中的话题概括如下:

笔者要求学生简要回顾话题内容, 并浅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说明」由于报纸内容丰富, 贴近学生生活且图文并茂, 能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加上课前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大量的原材料输入, 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话题, 这一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

Step 2探讨头版头条的文章——The Magician ofMusic

这是一篇介绍歌星林宥嘉的文章, 文章标题新颖。

1) 笔者就从吸引眼球的报纸标题入手, 让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

Why was he nicknamed the Magician of Music?

2) 从细节的角度, 启发学生利用查读 (scanning) 的技巧, 回答细节题:

Can you list his achievements? (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3)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What led to his success?

随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结论: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percent perspiration.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4) 让学生模仿记者和林宥嘉, 做一个采访活动。

「设计说明」设计这些活动, 笔者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但对不少读者来说, 不少标题奇特, 无法一看就懂。如1)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 其作用不可忽视。果学生对林宥嘉的演唱风格不了解, 就根本无法理解他“音乐魔法师”的称号。在文中有这样的表述:“Hisstyle varies from Jazz to rock’n’roll.”

考生对事实细节的确定。英文报纸的信息量很大, 为这2) 细节题是高考中的考查重点, 这类试题旨在考查类试题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经过思考不难找出问题的答案:good looks、soft, dreamy voice、inter-pretation ( 诠释) of pop songs、his hard work in highschool、a good role model、like Eason等。

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因此, 笔者设计了讨论成功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4) 最后的“采访型”活动因相对真实的情景也常常被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课堂中只要对采访任务设计得当, 就可以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自主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笔者一幕分两栏, 分别提示学生采访的基本结构和采访时用到的关键词汇。

英语阅读课堂上大致有三种互动形式, 分别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生本互动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充分重视。这一环节能真正体现“功夫在课外”,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

三、报刊阅读中需注意的方面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学习英语报刊基本特点, 教会学生总结报道的固定用语和新鲜词汇。学生一旦对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固定用语有所了解, 按一定的句式框架结构进行阅读, 必然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程度。

要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程度, 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一定的语言知识, 还应向学生提供理解所必需用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 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英文报刊翻译 篇2

纽约市的The New School University 于昨天宣布成立New School InExile,一个为伊拉克学者提供一些物资和签证的组织。The New School 于1933年起从纳粹政府中救出了一个有名的犹太学者。

“进入二战以来,学者们经受了一个比以往都要危险的劫难。”New School的校长Bob Kerry说道。“在今天的伊拉克,几乎400名学者被长期流放,考古遗址被大肆破坏,地区的破坏程度创历史新高。”

The New School将会为学者提供一些物资,加速签证的办理,为学者提供住宿。

Mr.Kerry承认此项计划意义重大。“今天伊拉克学者的处境比1933年犹太学者更为糟糕,但是,我们正在努力,救助资金有限。有时我们更多的给予精神上的抚慰。这也是对Darfur受害者的关注比大城市或国家,例如伊拉克,芝加哥要多的原因。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所能。”“由于伊拉克的文艺再也不会如以前那般繁盛,它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图书馆都不复存在。学者们必须为我们国家的决定做出修补,尽可能的保住学者,”Mr.Kerry 说。

英文报刊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英语 报刊 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曾说过“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没有阅读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达……”因此,通过开设英语泛读课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高考中英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就是旨在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教育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做法。

二、英语报刊阅读课堂辅助教学的优势

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一直以来,培养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英语课本进行,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学生双语报》具有报刊所特有的时效性,同时也具有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语言现代、地道实用的特点。它紧跟形势、贴近生活、难易适度,是训练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英文报刊进入课堂,显得更加方便、灵活和实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中:

1.效果方面

报纸色彩分层的版面非常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章的内容方面

时尚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猎奇”的需求。文章题材广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文章的长短、难易适中,可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

3.学科整合方面

报刊具有跨学科的丰富多彩、内容鲜活的特色,可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法、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4.实用价值方面

报刊阅读辅助教学在课堂和真实世界之间搭建桥梁,培养学生的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报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也可提供实用而又简明的写作范例。

三、合理有效地利用英文报刊

笔者在利用英文报刊进行泛读教学的实践中获取了一些心得:

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提高阅读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过程中,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设置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和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加强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一方面可以对内容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如略读skimming, 查读scanning,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等,对做高考阅读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每周一课时的泛读课,是来不及读完一期报纸的所有内容的。因此,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科技和政治方面的文章放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读,学生有疑难之处,老师便于及时解答。还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摘录一些报纸上出现的有用的或是新的词句表达,以作积累。

3.读和听、说、写相结合。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泛读教学是以阅读为主要任务的,但也可以兼顾培养听、说、写的能力。

4.知识与情感相结合。阅读英文报纸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博的科技文化政治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媒介。比如,通过阅读伊拉克战争(War in Iraq)的系列报道,学生明白了和平的可贵。在非典(SARS)和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日子里,学生在读报过程中了解了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和危害,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怎样来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积累了防病卫生知识。在读了那些与污染相关的文章之后,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

四、实践总结

笔者曾在所任教班级利用英文报刊(《学生双语报》)开展泛读教学,经历一段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有了较大提高,本班的英语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学生从刚开始的被迫式阅读到后来不用老师监督从而自觉阅读,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爱上了这份给他们带来知识和乐趣的报纸。实践证明,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了,阅读技巧有了改进,阅读速度加快了,综合阅读能力也普遍提高了。同时,报纸给他们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英语的学用渠道,对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蒋云龙.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研究.2003

3.康美华.巧用英文报刊优化阅读教学.福州教育出版社.2000

4.杨阳.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彭锦秀.2003

5.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英文报刊标题翻译 篇4

关键词:奈达动态对等,英文报刊标题,省略,翻译策略方法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 是各个国家和民族报道国际国内新闻热点、娱乐、校园动态等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不再局限于纸质报纸期刊, 而选择在网上浏览信息。信息的易于取得, 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人们在阅读报刊文章的时候就更要进行筛选, 找到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这个过程中, 报刊的标题就起着至关重要的向导作用。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精神的精髓所在, 它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的。所以它简洁、浓缩、具有趣味性。英文报刊还更具有其独特的省略特点, 英语国家的人们阅读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非英语的读者要从标题一下子就明了此文的大概内容是很有难度的。本文根据英文报刊的特点,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观来分析英文报刊标题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英文报刊标题具有其独特性,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省略,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词汇句法上的省略。大量的名字以及名词短语作为标题, 句法上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还有分词, 完整的句子并不多见。例如, 以a major dilemma, Helicopter parents;Lithium or bust这样的名词短语作为标题, 从字面上看中国读者不知所云。其二, 修辞大量使用以达到省略之目的。广泛使用典故、幽默、讽刺、夸张、比喻、双关语以及故弄玄虚的措辞 (刘宓庆, 1998:90) , 这样也大大增加了阅读和翻译的难度。How Tough is“Tough”, 这里运用了双关, tough一词即指外交, 又指强硬的。Walk Before You Run (职场新手从琐事入手) , 这来自一谚语“先学会走, 再学跑”, 光靠这一谚语作标题, 读者不知道这是和职场有关。其三, 信息的大量省略。很多英文报刊标题给中文读者的感觉就是模棱两可、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如标题My Mom’s Sacrifi ce for Me, Wandering from Tradition, 从标题的字面看来, 读者无从知道妈妈对我做出什么方面的牺牲, 无法判断是什么脱离传统。

针对英文报刊标题的省略, 译者应当灵活处理, 以满足中文读者的需求。奈达认为, 判断译文质量的最终标准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能使读者 (接受者) 正确理解原文信息, 即“忠实原文”; (2) 易于理解; (3) 形式恰当, 吸引读者 (接受者) (奈达, 2002:89) 。基于这三点, 报刊标题的翻译要能对译文读者产生吸引力, 并且能正确理解标题的信息, 本文在一下具体分析在报刊标题翻译中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1 直译

报刊标题里也不乏有信息完整和句法完整的句子, 我们就可以基本采取直译的方法。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直接, 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致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则可直译或者基本上直译。 (刘宓庆, 1998:90) 这样既忠实了原文, 也忠实了读者。

It takes a little time to do something meaningful有所作为尚需时日

It tastes good, but it’s not good for you佳肴美味难益健康

Plotting success为成功而绸缪

Want a home?Be a little patient想拥有住房要耐心等待

Loving and hating the i Pad爱恨交织的i Pad

No card?No cash?No problem没卡?没现金?都不是问题

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来, 英文中把具体的信息提出来, 有基本的句式结构, 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采取直译的策略方式。

2 动词的添加和名词换成动词

英语是屈折语 (infl ectional language) , 汉语是非曲折语 (non-inflectional language) , 相对而言, 英语语言形态丰富。英语动词形态的变化繁复而稳定, 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 故动词的动态感强、动势强, 运用就更为广泛。 (邵志洪, 2005:23) 英文标题中大量使用名词,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内容增添动词, 或者转换为动词, 这样就符合目标语的习惯, 易于被中文读者接受和理解。

Being an adult at home在家里也要长大成人

Theme-park stupid为主题公园而狂

Inside information on jobs应聘大企业, 看HR专家支招

Harmless prank?美国网站遭攻击, 中国学生受怀疑

Haitian disaster海地发生地震

Hanging tough英国产生“悬空议会”

Colored money灰色收入应切断

Get on your bike骑上自行车出发

上面的标题翻译里译者添加了“长大”、“狂”、“支招”、“攻击”、“怀疑”、“发生”、“产生”、“切断”等动词。这些动词的添加, 使得译文生动形象, 更符合译文读者的习惯, 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并产生兴趣。如果不添加这些动词, 译文就会让中国读者读起来少了韵味, 甚至不能理解, 就达不到翻译的目的。

3 添加主语宾语等信息

由于英文报刊标题突显的省略特点, 我们中文读者从标题无法很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内容所在, 比如文章的主题、地点、问题等, 所以添加主语宾语等信息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翻译策略, 这样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 也忠实了原文标题及其承载的意义。

Nostalgia transformed雕塑展现童年情趣

Finding a future in a factory毕业进工厂, 同样有前途

Li’s drive to success李书福成功并购沃尔沃

Testing the Expo世博会运行暴露问题多

上面四个标题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 添加了“雕塑”、“毕业”、“并购沃尔沃”、“暴露问题”这些信息, 让译文读者一目了然这些标题下的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如果不添加这些信息会给译文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怀旧遐思转变了”、“在工厂会有前途”、“李书福努力成功了”、“世博会试运行”, 这样的译文让读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中英文报刊标题之间的差异。中文的报刊标题大多是完整的句子, 基本有主谓宾, 这样事情交代得清楚明了, 英文的报刊标题则有些隐含意义, 所以为了让译文的读者读懂理解, 我们就需要做适当的添加。

4 使用中文的对仗手法等修辞

中国美学讲究对称, 也体现了在语言文字上。中文讲究押韵、对仗。文章标题具备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与祈使功能, (陈宏薇, 1999:102) , 报刊标题也不例外。所以在翻译英文报刊标题的时候, 我们为了符合译文读者的习惯, 也就相应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这样提升其美感功能, 增加趣味性。

Create the Right Image招聘面试的“面子工程” (引用习语“面子工程”)

Singing with Heart and Soul快乐男声, 触动心声 (四字对仗, 同一个字结尾)

How Could I Fill Her Shoes继承妈妈性格偏爱鞋子收藏 (六字对仗)

It’s Spring!Awake and Be Clean一年之计在于春快来动手做扫除 (中文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七字对仗)

Flowers Set to Bloom探访校花大本营:寻找美丽定义 (基本对仗)

Creative Vacations我的寒假我做主 (沿用“我的QQ我做主”, “我的青春我做主”这样的习惯说法)

Students Seek Growth都市麦田守望者 (转用小说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样的译文中文读者读起来琅琅上口, 有趣味性。标题的翻译也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忠实传达了标题承载的信息, 实现了标题的三大功能, 让译文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标题下文章的内容, 也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

当然上面提到的翻译策略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 在一个译文中可能同时用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策略。这也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题材来选取不同的方法。要把报刊内容的集中和概括的标题翻译到位也绝非一日之功, 它用简炼的文字浓缩了新闻中最主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内容, 标题的译文也要达到如此的程度, 也才算是成功的译文。所以掌握了解英文报刊标题的特点, 对报刊标题翻译作深入的研究, 对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 对促进中国读者阅读英文报刊, 也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4]洪霞, 张睿.英文报刊精华集萃[J].外文出版社, 2011.

英文报刊 篇5

advance n.预发消息;预习消息

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会出现预写新闻的情况,有可能会成为爆炸性新闻,也有可能将出版社置于尴尬的境地 affair n.桃色新闻;绯闻

agony column n.答读者问专栏 anecdote n.趣闻轶事

assignment n.新闻采访任务

attribution n.消息出处,消息来源 back alley news n.小道消息 background n.新闻背景

banner n.报纸的通栏大字标题 beat n.采写范围 blank vt.“开天窗”

blind lead 非开门见山的导语,绕圈子的开头 body n.新闻正文 boil vt.压缩(篇幅)box n.加框文字(用细线条,分界线,或白色区域围起的放置在文章专栏内的特定文字)brief n.简讯

bulletin n.新闻简报,简明新闻 byline n.标题下的署名行 caption n.图片说明

caricature n.讽刺画,漫画 carry vt.刊登 cartoon n.漫画

censor vt.审查(新闻稿),新闻审查 censorship chart n.每周流行音乐排行 classified ads 分类广告 clipping n.剪报

column n, 专栏,栏目 columnist n.专栏作家

contributing editor 特约编辑

contribution n.(投给报刊的)稿件;投稿 contributor n.投稿人 copy desk n.新闻编辑部 copy editor n.文字编辑 correction n.更正(启事)

correspondence column 读者来信专栏

correspondent n.驻外记者;常驻外埠记者 covert vt.采访;采写

coverage n.新闻报道量(范围)covert coverage 隐性采访;秘密采访 cut n.插图

vt.删减(字数)cut line n.插图说明 daily n.日报

dateline n.新闻电头 deadline n.截稿日期

dig vt.深入采访;追踪(新闻线索);“挖”(新闻)digest n.文摘

dispatch n.重要讯息 editorial n.社论

editorial office 编辑部 editor’s notes 编者按 exclusive n.独家新闻

expose n.接丑新闻;新闻曝光 extra n.号外

eye-account n.目击者;记者见闻 faxed photo 传真照片 feature n.特写;专稿 feedback n.信息反馈 file n.发送消息;发稿

filer n.补白

填补版面空白 five “W’s” of news 新闻五要素 flag n.报头;刊头

folo(=follow-up)n.连续报道 freedom of the Press 新闻自由 free-lancer n.自由撰稿人 full position 醒目位置 grapevine n.小道消息 gutter n.中缝

hard news 硬新闻;纯消息

headline n.新闻标题;内容提要 hearsay n.小道消息 highlights n.要闻 hot news 热点新闻 human interest 人情味

in-depth reporting 深度报道 insert n.&vt.插补段落;插稿

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解释性报道 invasion of privacy 侵犯隐私权

inverted pyramid 倒金字塔(写作结构)investigative reporting 调查性报道 issue n.一期 item n.一则

journalism n.新闻业;新闻学 journalist n.新闻记者 kill vt.退弃(稿件);枪毙(稿件)layout n.版面编排;版面设计 lead n.导语

libel n.诽谤(罪)makeup n.版面设计

man of the year 新闻人物;风云人物 mass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学)mass media 大众传播媒介

masthead n.报头;报名 the title of a newspaper or periodical as it appears across the first page, front cover, or title page of each issue.media n.媒介,媒体 news agency 通讯社 news clue 新闻线索 news flash 新闻快报 news value 新闻价值 obituary n.讣告 objectivity n.客观性

off the record 不宜公开的报道

op-ed[op(posite)+ed(itorial)](指报纸版面中)与社论版相对的版面,专栏版,刊登抱外人士评论

opinion poll 民意测验 periodical n.期刊

pipeline n.匿名消息来源

popular paper 大众化报纸;通俗报纸 press n.报界;新闻界

press conference 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press law 新闻法

press release 新闻公告;新闻简报 profile n.人物专访;人物特写 proofreader n.校对员 pseudo event 假新闻

quality paper 高级报纸;严肃报纸 quarterly n.季刊 readability n.可读性

reader’s interest 读者兴趣 reject vt.退弃(稿件)remuneration n.稿费;稿酬 reporter n.记者

rewrite vt.改写(稿件);改稿 round-up n.综合消息 scandal n.丑闻

scoop vt.“抢”(新闻)

n.独家新闻 sensational a.具有轰动效应的 sidebar n.花絮新闻

slant n.主观报道;片面报道 soft news 软新闻

source n.新闻来源;消息灵通人士 spike vt.退弃(稿件);“枪毙”(稿件)stone vt.拼版

story n.消息;稿件;文章

stringer n.新闻媒介的兼职或特约记者 subhead n.小标题;副标题

supplement n.号外;副刊;增刊 suspended interest 悬念

syndicate 报刊辛迪加(由几家报刊分社组成的公司;报刊连锁公司)tabloid n.小报

thumbnail n.“豆腐干”(文章)timeliness n.时效性;时新性 tip n.内幕新闻;秘密消息 trim n.删改(稿件)

update n.更新(新闻内容);增强(时效性)watchdog n.& vt.舆论监督 weekly n.周报

wire service n.通讯社

yellow journalism 耸人听闻的新闻作风

浅谈英文报刊标题的简约之美 篇6

[关键词]英文报刊标题 特点 简约

在英文报刊中,标题(headlines)作为新闻主题思想的浓缩,通常简洁凝练、新鲜醒目、生动确切。或揭示主题.或概括事实,或烘托气氛,并能高度概括新闻和文章的基本内容。为达到上述目的,作者常常选择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某种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报刊英语标题的词语、句法和修辞特点,对有效进行报刊英语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一般说来,英文报刊标题在语言使用上的最明显特点是简单易懂,以简略为要,省略大量成分,并使用大量的缩略词和替代成分,从而使形式简洁简单,内容丰富全面,这些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以简代繁

由于读者的多层次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作者经常运用简单熟悉的词来替换那些复杂和陌生的词,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小词或单音节短词。他们均带有新闻体特色的标题词汇,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报刊英语时应该好好的看一看和背一背这些词汇及其释义及例子,这对于读懂标题和文章是大有裨益的。如:the immigration ban on HIV Carrierns(禁止艾滋病携带者移民)。在此标题中,作者使用了Ban(禁止)而没有使用prohibition正是因为Ban要比prohibition简短易懂。又如:The Haves and the Have-nots(有和没有计算机的人),Haves”和“Have-nots” 两个简短的新词读来让人一目了然。常用的小词还有:ace=champion(冠军);blast=explosion(爆炸);body=committee/commission(委员会)fake=counterfeit(赝品,骗局)等等枚不胜举。

省略(Ellipses)

报刊英语的标题往往只使用实词,省略虚词。冠词、物主代词、系动词和助动词等在标题中一般都可以省略,其中,省略最多的词是冠词和动词“to be”,以使标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例如:U?S,Japan (Are)in Pacon Electronics.(《美日就电子设备达成协议》),(The)Bankers (Keep) Sitlent As(the)Dollar Falls.(《美元价跌,银行家保持沉默》)。这些省略不仅节省了标题中的宇数,提高了阅读的速度,而且使标题更加生动有力。另外,使用各种短语作为前置定语来代替形容词组成的标题也是精炼句子的有效手段。由于它既无动词也无连词,因而具有双重节省效果,可以浓缩结构,节约篇幅,深得新闻写作人员的青睐。例如:Students Plan Grants Cuts Protest March(《学生游行反对减少助学金》)。在这个标题中,名词词组“Grants Cuts Protest March”用了三个名词作为前置修饰成分,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一词组应是“march of protest against cuts in grants”。但把这些后置修饰成分变为前置定语,就起到了简化语言,节省篇幅的作用。

使用缩写词(initials)和简缩词(abbreviations)

缩写词和简缩词由于其简单的形式和确定的意义在报刊英语的标题中十分活跃。经常出现的缩写词主要是组织机构、事物名称和人们的职务或职称。如: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欧佩克或石油输出国组织),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识产权)等等。简缩词在英文报刊上也十分活跃,其构成主要是通过截头去尾,或将一个词的首部加上另一个词的尾部而构成。如:expo[exposition(博览会)],Interpol[International Police (国际警察组织)]。如:Nato to Seek New Secretary Genera1.(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约寻求新任秘书长》),等等都大量的使用了缩略词。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缩略词的拼法是固定的,不能随意乱造。

运用标点符号节省字符

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替代其他英语词也是报刊英语标题中常见的现象。其使用形式灵活多样,具体表现为:用逗号代替“and”。如:China, CIS States May Share Cables.(《中国和独联体国家合作开发光电通讯》);用冒号表示所讲的话或出处,或取代系动词be。如:Kissinger:Sino—US Ties Crucia1.(《基辛格说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用破折号表示强调,或将破折号放置在不用引号的引言前后,引出说话者。如:Economy Grows Slowly As Unemployment,Inflation Rise-Economist.(《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及通货膨胀加剧使经济增长缓慢》);用单引号代替双引号。如:U.S.‘In the Dark’on Bin Laden Note.(《美国“难辨”本·拉登声明之真伪》)。用分号表示两层意思。如:Militants Kill 29;Weak Peace Shattered.(《武装分子枪杀29入;脆弱的和平破灭》)等等。

时态简化

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过去时态,这是标题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新闻所叙述的事件多半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将会发生,按英语语法规则应用动词的相应时态。但为了使读者感到“新闻”而不是“旧闻”,常常用一般现在时态,从形式上给读者一种新鲜感与现实感。如:German Spies Say Bin Laden Is Alive.(《德国间谍声称:本·拉登仍然活着》);US and EgyptHold Air Exercises.(《美国和埃及举行了空中军事演习》)。用动词不定式表示未来动作。如: 2 EU officials to Visit US.to Pave Way forTrade Talks.(《两名欧共体官员将访问美国为贸易谈判铺平道路》);Shanxi to Invest Large Sums for Tourism.(《陕西将对旅游业投入巨款》)。现在分词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如:Deposits,Loans Rising in HK.(《香港储蓄与贷款额上升》);BBC Considering Starting Global Television Service.《英国广播公司拟开通全球电视服务》)。

可见,英文报刊中常用简单明了的词汇来代替复杂或生僻的词汇以节约篇幅,节省时间,并且使文章更加简洁紧凑,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更好的了解英文报刊内容和通过标题来理解文章的大意,我们要尽量的多了解报刊标题的结构特点并熟悉简略词的大意,以达到通过小词来了解标题,通过标题了解文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忠民.逼过新闻学英语[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4:5.

[2]周学艺.英美报刊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1.

英文报刊教学方法初探 篇7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 教授方法) 和学生学的方法 ( 学习方法) 两大方面, 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方法必须依据学习方法, 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在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中, 教授方法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 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二、英文报刊教学

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英文报刊是一个内容丰富、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资源, 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内容。《21 世纪报》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实用性强、语言鲜活、难易适中, 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而英文报刊教学为认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改进英文报刊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只有选择合适、科学的教学法, 教师在英语授课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好的教学法是研究英语的运用之道, 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运用的认识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只有当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时, 这种方法才符合实际的需要。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 就会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 使其变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

2. 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从已知方法到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把问题弄清楚, 并在学生具备理解英语单词或单句的能力之上促进对英语语篇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选词、炼句、谋篇布局; 引导学生掌握词语、句子的书面意义和语用意义, 在大量的容易理解的输出基础之上,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而逐渐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四、适合第二课堂英文报刊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

1. “四小板块” 式的教学方法

( 1) 头版头条。该板块的内容往往是热门报道, 阅读时采取限时快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文章,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章的大意, 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 如德育、美育等。例如, 指导学生阅读题为 “Who are the winners?”的文章时, 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完文章, 然后让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意, 并借助以下问题理清文脉, 深入理解:

①What is success?

②What is failure?

最后, 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标题的认识, 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成功的人而做出努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贯穿了德育, 学生们印象深刻。

( 2) 时事之窗。这版采取 “限时阅读→了解大意→画出经典的句子或词组”的流程进行阅读训练。例如,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马云的文章时, 教师先指出其中较为实用的习语:

①somebody with money to burn

②put one’s all cards on the table

学生先抄下这些语句, 记忆积累, 必要时教师加以讲解并且给予拓展。这种方法对熟词新意的拓展学习尤其有帮助。如报纸Teens点金部分曾提到call on sb. 以及call at a place, 并拓展补充了call for, call off, call sb. /sth up. 等短语。这样, 学生能留意到call这个词的多义性和较为广泛的用途, 有助于对该词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 3) 习作共赏。在此部分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读完之后加以评论比较, 吸取精华。如在2014 年5 月12 日的 《21 世纪报》中的 “习作共赏” 标题为 “What a party! ”, 该文谈到了父子的情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语篇, 注意文章的特点, 即紧扣主题, 首尾呼应; 情真意切, 句式多变, 尤其是复合句的使用恰如其分。

( 4) 美文巧译。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 让学生品味地道美文, 透析写作技巧, 解读高考词汇。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以培养语感, 尤其是带有特别颜色鲜明标志的词组、句子让学生务必掌握, 要灵活运用, 有助于以后的写作中尽可能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如在2015 年6 月18 日的 《21 世纪报》中的 “This is my generation”里的典型句子: As a teenager, though, I had more fun thinking that it might be a boy I had a crush on. 让学生看下面的汉语释义: “不过年少的我更愿意想象花是我喜欢上的男孩送来的。” 这里, 可以让学生体会though用于句尾表示一种并不否定前面叙述内容的转折语气, 借机学习揣摩英语语感。让学生品味地道美文的同时, 分析一下写作技巧: 本文情真意切, 条理清晰, 结尾出人意料, 充分表达了男孩对女孩无微不至的关爱。阅读后, 让学生想想如何对自己喜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 并尽可能使用本篇学过的词汇与短语来做出总结。

2. “泛中带精” 式的教学方法

在英文报刊学习中, 我们应该知道, 英语的精读重 “质”, 泛读重“量”, 各有重点, 不可偏废。所以, 为避免泛而不精的问题出现, 学好英语, 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精读和泛读。本文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 1) 从 “单词”入手: 学习单词, 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汉语解释, 还要掌握它们的英语定义及用法, 尤其是单词在文章中的用法, 它们有无巧妙之处, 是否有特定的意义等。

( 2) 从 “语法” 入手: 这里所说的 “语法” 不仅指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及句子主干, 更重要的是指对各种语法现象在思想表达方面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形式。当然, 在开始阶段需对某些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行分析。

( 3) 从 “句型” 入手: 英语教学中有一个 “句型学派”, 就是把句型作为英语教学的最主要部分。尽管这种教学法有它的局限性, 但它的确说明了“句型”在英语中的重要性。因此, 精读时, 一定要学习各种好的句型, 并模仿造句。同时, 对于一些长句要进行分析并学习模仿。

3. “表里不一” 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英文报刊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中,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对学生的约束性要小得多, 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完不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或对老师频繁布置作业或任务产生反感。针对这一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 “表里不一”式的教学方法, 即表面上教师不会每堂课给学生留什么作业或布置任务, 也不会像在课堂上一样监督学生学习, 但实际上, 教师会用迂回的方式考查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 学生在英语讲演比赛中的表现, 英语角的参与程度,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单词、词汇的考查等, 这些都是对学生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成果的考查。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压迫感, 同时也较为有效地督促了学生的学习。

4. “动手动脑” 式的教学方法

报刊内容的丰富性、实时性、生动性和广泛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知识的平台, 同时由于报刊内容的丰富和广泛性, 可以让学生们 “动起手来”。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 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主题, 用不同的形式来准备任务和完成任务。例如, 可以用视频的方式、PPT的方式、英文简报的方式、英文短剧的方式、配音的方式, 等等。这种 “动手动脑” 式的教学方法,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充分的想象力。

5. “We Chat” 式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在英文报刊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本课题提出了 “We Chat” 式的教学方法, 即在英文报刊教学中教师使用“微信平台”和学生们及时互动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状态。如老师可以在微信中建立一个班级群, 适时地发布一些微型任务、单词小测试等, 任务完成的评判结果按照回答问题用时及答案的准确与否来评定。谁的回答用时最短并且答案正确, 谁的得分就高。通过微信, 教师还可以时时跟踪学生报纸阅读的进展情况, 可以说“We Chat”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开展英文报刊第二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五、结束语

在英文报刊教学中, 为了避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为辅,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自主学习的热情未能充分调动, 学习的效果很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的 “四小板块”“泛中带精”“表里不一”“动手动脑”“We Chat”几种适合于英文报刊教学的教学方法解决了英文报刊教学仅是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问题, 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继为.教育的常识:关于教育价值与方法的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2]马琼斐.利用英语报刊优化英语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 2007, (8) .

[3]赵利, 等.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英文报刊 篇8

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我们成立了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接着, 讨论制定方案, 所有成员便开始搜集资料。先后参阅了《怎样阅读英文报纸》 (梁洪浩、伍于诚编著) 、《报刊英语———如何读英语报刊》 (李自强主编)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 (端木义万主编) 等书刊。最后编写了《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阅读技巧》和《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选读》两本教材。

我校从2003年开始接触《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由于该报具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接近时代形势、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活泼等特色, 深受学生欢迎, 订阅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 英语报刊的用词造句与其他方面的英文材料相比, 有着许多差异, 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 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

校本课程《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阅读技巧》共有3讲, 配套当期的《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 (“Teens”) 使用分别从英语报刊的特色、标题的时态特色、报刊英语用词的特点、时态特点、文章结构、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读报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以期帮助学生了解英文报刊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阅读技巧, 提高语言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英文报刊的兴趣, 为以后自主学习英语创造条件。

校本课程《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选读》从新近出版的《2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上精选了36篇文章, 配上“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等练习与活动, 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感, 为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做充分的准备。

二、实施课程

开发的两门课程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评审专家组”评审并获通过后, 由教务处向学生推荐并投入课堂使用。该课程的所有权属于编者, 使用权属于学校, 其他老师可以使用该课程进行授课。关于该课程的使用, 我们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并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希望授课老师能够遵循。

在报刊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 在报刊阅读教学中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组的选材。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每个小组选自己喜欢的版面, 只有感兴趣, 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完成阅读任务。若小组之间有冲突, 则由小组长自行协商解决。这样不仅避免了小组之间重复阅读, 而且可以避免一个小组每次都看同样的版面, 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2. 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过程。

根据个人兴趣及文章篇幅等特征采取多种阅读形式, 有个人专读、小组共读。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限内看完自己负责的版面内容后, 由组员自己分工, 谁提问、谁表演, 组员之间协同合作。在看共同阅读的文章时, 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 而教师只是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 给予一些如何正确阅读的指导, 并且调动整个班级的气氛, 以免他们放不开, 或放得太开收不回来。

3. 以学生为主体总结阅读方法, 以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报刊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阅读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 如喜欢逐字逐句阅读, 不懂时回头再看一遍, 这样影响了阅读速度。针对这一情况, 在报刊阅读的初期, 让学生选定一篇文章自己分组进行对比阅读, 一部分按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 另一部分则按他们习惯的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 通过对比学生了解科学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另外, 学生除了运用日常教学中的略读、跳读、查读等阅读方法外, 针对报刊文章生词量大、句子长等特点, 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出科学的报刊阅读方法:如何根据词根猜词, 根据报刊标题猜测文章主旨等。这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真正变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也将终身受益。

4. 鼓励学生交流, 促进相互帮助。

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前提, 也是学生课内进行讨论、交流的保证。这种交流可延伸到课外。如鼓励学生模仿《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的“开心驿站”写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 可让他的朋友来给他建议, 这样学生既觉得有趣, 也能够互相促进。比如:在“Your words”中, 有下期讨论话题, 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先行讨论, 然后轮流由一位同学执笔并交上来, 教师通过选择, 把好的文章贴出来, 并署上全组成员的名字, 这样更增强了整个组的凝聚力。

语言是很鲜活的东西, 它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看一些陈旧的阅读材料, 学生会觉得枯燥而失去兴趣。因此, 要求选修报刊阅读课程的学生必须订阅《Teens———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 与校本课程同时配套使用。当然, 要充分利用好报刊, 仅仅依靠一周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当报刊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 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得报刊成为伴随其成长的良师益友。报名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很活跃, 人数逐年增加, 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见, 这样的课程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反思课程

发挥英文报刊作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篇9

《英语周报》以“新课标”为指导, 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语言纯正地道, 文章体裁广泛, 每期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难度适中的阅读模拟练习;其次, 它的价格较低, 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在课堂上如何使用《英语周报·高中版》

新课程改革后, 高中英语教学的课时较紧张,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开展英语阅读训练是摆在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 笔者摸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是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辅导学生学习使用《英语周报·高中版》。然而要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每期报纸上所有版面文章的阅读是不可能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我把读报活动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进行。课上部分多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指导学生阅读。课堂上进行的英文报纸阅读需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 抓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是高中英语阅读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生限时阅读技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一般我采取提问、讨论、复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完成报纸文章的限时阅读。

提问分阅读前和阅读后两个时间段完成。阅读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寻找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阅读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主旨、细节等内容的理解程度, 便于指导。

讨论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报纸上出现的时事话题展开讨论。每一期报纸都刊登有最新的国内、国际热点新闻, 其中总有高中生感兴趣的话题。“就事论事”的英语讨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更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新课标精神。

复述文章则是一种检测学生对文章主旨把握程度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语言, 转述或复述文章内容, 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选择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很多学生拿到新一期的报纸时, 往往直奔自己喜欢的版面, 看完这些版面的内容后对其他版面的文章视而不见。遇到这种情况, 我总是先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他们看完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然后再要求他们开始阅读我指定的但他们也许并不感兴趣的文章。鼓励学生阅读不感兴趣的文章, 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一般采取以下方式督促学生阅读: (1) 鼓励他们不要放弃不感兴趣的话题, 把阅读不感兴趣的文章当作积累词汇的一个方法。 (2) 充分利用文章作者提供的资料引导不感兴趣的学生去接触、接纳新领域, 让他们多注意图片资料以及图片下的注解文字。 (3) 请那些对文章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邀请不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分组讨论, 提高他们对某类题材的兴趣, 开阔视野,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在阅读报刊的时候不再刻意回避某类文章, 而是接纳它们, 慢慢地学生的词汇量扩大了, 好的阅读习惯也形成了。

3. 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课外阅读材料的增加, 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让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感到来自教师的压力。因此, 笔者会把课堂上进行的报刊阅读课设计成泛读课、讨论课或鉴赏课。“多引导, 多启发, 多讨论, 多活动, 少讲解, 少批评”成了我上好这节英语报刊阅读课的基本准则。有时候我还会播放舒缓的音乐来伴随学生的阅读, 让他们陶醉其间, 尽享阅读的乐趣。学生们各自有感兴趣的话题, 会相互交流, 有分歧的地方会相互辩论。阅读的氛围有了, 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教师适时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也就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了。

三、在课余时间如何使用《英语周报·高中版》

我要求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篇或更多报纸上的文章, 还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评论, 或模仿报纸上的文章写作文, 摘抄二个佳句, 翻译三个文章标题, 并背诵十至二十个单词。

总之, 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内容有限的一本教材里, 而应拓宽渠道, 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英语周报·高中版》是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 它不仅使学生从中受益, 也使我能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收获颇丰。

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对比研究 篇10

一、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特点的异同

英语新闻标题和汉语新闻标题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言简意赅、突出重心、匠心独运。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词汇选择, 语法结构和修辞偏好上。下面主要探讨修辞偏好上的异同。

(一) 多种修辞格相同。

从修辞上看, 中英文报刊标题都是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无独有偶, 中英报刊标题常常使用以下修辞格。

1. 比喻 (Metaphor) 。

比喻主要包括明喻 (Simile) 和暗喻 (Metaphor) 。比喻的运用, 常常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使事物生动具体。例如:

A组: (1) “就像修复一幅历史风俗画卷” (《光明日报》2012年01月05日)

(2) I’m feeling as wilted as the spinach (Daily Mail January 5, 2001) )

B组: (1) 用什么把“老虎”、“蝇蚁”都管住 (《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09日)

(2) Ron Paul’s poison pill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2, 2012)

A组采用的是明喻的修辞格。前者把普查采录满族民间故事的工作比喻成修复一幅国家级的历史风俗画卷, 后者用“as wilted as the spinach”比喻一个不会做饭的家庭主妇做完菠菜羊乳派之后的心情——就像蔫儿了的菠菜一样, 显得幽默风趣。

B组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格。前者用“老虎”喻指鲸吞国家资产的巨贪, 用“蚁蝇”喻指蚕食百姓利益的地方上小贪官, 后者用“poison pill”喻指罗恩·保罗激进的政治言论——他和他的支持者主张抹去共和党158年的历史, 形象具体, 抓住读者的视线。

2. 夸张 (Hyperbole) 。

夸张是为了强调故意夸大事实, 用来抒发作者或说话人的强烈感情, 表达自己的深刻感受。例如:

(1)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因何事为毛泽东和家人3次流泪? (人民网, 2011年12月30日)

(2) Marathon machine (The Economist November 19, 2011)

前者用“特工王”三字突出了李克农作为中共特工高超的专业素质及卓越的组织才能, 而“特工王”却流泪三次, 让人不禁为钢铁战士背后的侠骨柔情好奇。后者用“marathon”夸大机器, 指技术需要不断更新换代, 像马拉松长跑一样, 以提高生产力。

3. 对照 (Antithesis) 。

对照就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 加以比较, 可以求得匀称的形式美和强烈的对比感。例如:

(1) 干部辛苦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 (《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2) From over here to over there (The Wall Street Journa Europe January 7, 2001)

前者用“干部”和“群众”, “辛苦指数”和“幸福指数”进行对照, 结构工整, 对照鲜明,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后者用“here”和“there”进行对照, 鲜明地突出了欧洲葡萄酒文化对其他文明影响的范围之广, 从北半球的巴西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无处没有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反复 (Repetition) 。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 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 加强语气和情感, 加深对方的印象。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例如:

(1) 廉政风险防控向全国延伸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6日)

(2) There’s water, water everywhere (China Daily Augus18, 2011)

前者用三管“管权、管事、管人”, “管”字反复, 简洁说明了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后者两用“water”, 突出强调了广州雨季城区排水不畅, 地面积水的情况。反复手法的运用也使标题回环起伏, 充满语言美感。

(二) 风格迥异道不同。

英汉标题修辞风格各异。汉语标题更重文采, 讲究对仗押韵;英文标题则显得质朴平淡, 重在铺陈事实。以下主要针对押韵和对偶来分析它们的不同。

1. 押韵 (Rhyme) 。

押韵这种诗歌写作技巧也常常在报刊标题中出现。汉语常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使用韵腹相同或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 这种音节叫韵脚。这样就叫做押韵。而在英语中, 常常使用头韵 (Alliteration) , 指的是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里, 在彼此靠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中, 其开头的音节 (或其他重读音节) 具有相同的字母或声音, 主要是辅音字母。例如:

(1) 聚散匆匆一千年文脉绵绵两国间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7日)

(2) In Iowa, a contest of contrasts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 2012)

前者讲的是96封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的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的书信出现在日本奈良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这个新闻标题中“年”和“间”都押同样的尾韵, 展现了汉语精妙的音韵美。后者讲的是在美国爱荷华州银行家有一场对立的争论, 一方坚持美国去年提供对小企业的借贷政策收到了成效, 另一方则认为美国的经济崩溃即将来临。此标题头韵相同, 读起来韵律十足。

2. 对偶 (Parallelism) 。

在汉语中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近、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 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在英语中, 与对偶相似的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并重、语气一致的语言分别平行并列在一起的修辞的手法。例如:

(1) 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8日)

(2) Beijing’s Split and Hong Kong’s Autonomy (The Wal Street Journal Asia December 30, 2011)

前者用“件件”对“事事”, “交代”对“回音”, 强烈的音韵感表明了国家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 用“三动精神” (动脑筋、动感情、动真格) 办理提案, 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 事事有回音。后者用“Beijing”对“Hong Kong”, “split”和“autonomy”, 互为映衬, 生动的展现出了中国“一国两制”的国家政策。

二、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异同成因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西文化异同与语言表达异同也造成了中英报刊标题修辞的异同。

(一) 传播对象不同。

传播对象不同, 是中英报刊标题修辞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理解受众的广泛性以及采取差别对待的方针这一特点, 是十分必要的。中文报刊针对中国读者, 要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外文报刊针对外国读者, 要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中国读者熟悉历史典故, 所以报刊标题常常引用成语;外国读者熟悉宗教故事, 尤其是《圣经》里面的故事, 所以报刊标题往往引用《圣经》里面的故事。

(二) 中西文化语境不同。

中英文化不同, 文化语境不同, 因而传播取向不同, 这是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最根本原因。中国文化属“强势语境”, 也就是说, 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表现在交流方式上, 中国人一般讲含蓄、忌直言, 喜欢引经据典。在表达风格上, 汉语讲究工整对仗, 平仄押韵、辞藻华丽等技巧。与此相对, 西方文化属“弱势语境”, 表现出“直观性”的习惯。也就是说, 英语语言里缺少足够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而作者必须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才能完成相互理解的过程。在表达风格上, 英语一般讲究简洁、明确、直陈事实。这也造成了汉语标题更重文采, 讲究对仗押韵;英文标题则显得质朴平淡, 重在铺陈事实。

(三)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西语言表达趋向共融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脚步, 信息全球化越来越显现出端倪。“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体现。不论是市场的全球化还是生产的全球化, 信息和传播都扮演着神经中枢的角色。从理论上讲, 在几乎没有国土疆界的全球化背景下, 信息的传播几乎可以忽略时空的限制, 自由地跨越国界进行。电信、电脑和媒体产业的融合保证了更多的信息在数字化连接的范围内行走自如。在媒介跨文化、跨语境、跨文化的交流中, 新闻报刊的报道方式和写作方法逐渐趋同, 显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 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采取多种修辞方法并用的特征, 逐步体现出修辞上的相同方面。

四、结语

标题是报纸吸引读者, 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胡乔木说:“首先要讲究标题, 报刊上那么多文章, 谁知道哪一篇好, 都要先看标题, 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好的新闻标题能满足受众最迫切的信息需求, 给受众以语言美感。除了修辞手段, 报刊标题吸引力的元素是多元的, 提高其吸引力的途径也是广阔的。只要我们多花精力, 多下苦功, 新闻标题毫无疑问将获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效果。

摘要:报刊标题被喻为“报刊的眼睛”, 好的报刊标题通常简明扼要, 立意新颖, 生动鲜明而又不拘一格。本文通过跨文化对比研究的方法, 结合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及语言表达差异, 研究中英文报刊修辞的异同, 再现标题的修辞美学价值。

关键词: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异同,成因

参考文献

[1]李树德等.英语修辞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济南.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3]王杰希.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4]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标题选评》编写组.新闻标题选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