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情(精选五篇)

云宝吧 时间:

和谐师生情(精选五篇)

和谐师生情 篇1

伯乐的慧眼与千里马的深情

周震麟是湖南宁乡人。早年入读武昌两湖书院,与黄兴同窗5年,结为好友,也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志同道合,十分友善。1903年11月,周震麟在长沙与黄兴、刘揆一、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部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讨袁护法等革命运动,是国民党资深元老。

青年时的周震麟,思想进步,不满现实,锐意变革。深得洋务派领袖、湖广总督张之洞赏识。1901年,周震麟同黄兴一道从武昌两湖书院毕业,踌躇满志,逸兴遄飞,准备东渡日本留学或北上京师大学堂任教。正在这时,他接到了来自家乡的信函。原来,新任湖南巡抚俞廉三奉旨在长沙开设湖南高等学堂,正从各处招揽具有新学思想的人到校主事。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系长沙人,思想较为进步。由于俞廉三、张百熙的开明和引领,当时的湖南长沙悄然兴起了新学。家乡的士绅因慕周震麟才华横溢,学名极高,邀约他回湘办学兴教。是北上,还是南返?周震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为此,他与同窗五载的挚友黄兴商谈多次,黄兴认为创办学校“此乃转移湘人顽固脑筋,养成多数革命党员,以为宣传运动革命前驱准备,绝大良机,不可坐失。”听黄兴一席话,周震麟心中深同此感,于是断然打消东渡和北上念头,不顾一切回到长沙。从此,他在湖南兴办新学,开办学堂,开发湖湘风气,培养革命人才,立志教育救国。

这一年,周震麟在长沙望麓园沩宁试馆创办宁乡驻省中学,后又创办宁乡师范速成学校。在这里,他慧眼识才,破格免试招录了一位乡下年轻人就读。后来,这位“乡下人”从这里走了出去,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位坚定的革命家,也成了伟人毛泽东的老师和同志。正是周震麟这一个破格举动,成就了一段三代人半个世纪的师生情,成就了湖南教育史上传颂至今的一段佳话。

周震麟破格录取的乡下人名叫徐特立。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徐特立的父兄因愤于没文化常常受欺压,千方百计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家穷无法交学费而辍学在家,只好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一边在家劳动,一边教私塾,一边刻苦自学。徐特立目睹乡下穷苦农民的子弟无钱上学,也没有机会读书,决心兴办平民学校,让穷人家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但是,他缺乏创办学校的经验,学制设立,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不知道要从何入手。怎么办呢?“求学贵有师”,徐特立决心找到能帮助自己进步的好学校、好教师。于是,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来到长沙城里,决心报考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

1905年正月的一个早晨,大雪纷飞,望麓园沩宁试馆寂然无声。年轻的周震麟校长正在庭院散步,忽然有一位风尘仆仆的乡下年轻人求见。此人正是长沙五美乡的私塾先生徐特立,求周校长收录他入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就读。当时师范速成班招生已结束,见来人心意诚恳,周震麟就叫他过两天再来校补考。哪知徐特立直言相告:“如果要通过考试,我是不能考上的。”周震麟甚是诧异,便问他:“既然考不上,你为什么还要到这里来要求上学呢?”徐特立便将自己的身世和志向向周校长作了介绍,并从提篮里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文稿和习字拿出来双手呈给周震麟。品读徐特立的文章,欣赏徐特立的习字,周震麟不由连声叫绝,他握着徐特立的手说:“我看凭你的文章就有资格当上我们学校的教员,又何必再进师范学习呢?”徐特立也丝毫不加掩饰地说:“说实在话,我在乡下教蒙馆也是小有名气的,以此谋生尚可混得下去。可是当今世界潮流日新月异,如果依旧是用古旧的东西教授少年儿童,国家民族的前途岂不困殆?因此我想进入新学堂,学习一些新知识,用新知识教育后一代……”一番交谈,周震麟震惊地发现,这位身材瘦弱、面容憔悴的年轻人,不仅通晓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而且还熟悉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有志青年。徐特立的远大志向,尤其深得周震麟的赞许:“真有志气。我们办这个学校,就是要造就一批有才有志之士,为国家为民族干出一番事业。我决定破格批准你免试入师范速成班学习。”于是,周震麟既不问其求学渊源,也不问其家庭出身,免试录取了徐特立入学。就这样,28岁的徐特立终于跨进了宁乡师范的校门,开始给30岁的周震麟当起了学生。

在周震麟的帮助和影响下,徐特立在师范速成班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和新知识,认识了许多进步人士,逐渐走上了反对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

徐特立在宁乡速成师范只学习了四个月,但对他人生转折关头的这段学习生活,他却铭记终身。60岁时,他回忆这段学习时深情地说:“28岁进宁乡县速成师范,学过四个月。但这时我的科学己远在教员之上,不过过去所学的都是旧的,在四个月中一切科学知识都有新的发展。”

晚年的徐特立还记得速成班毕业典礼的情景和周震麟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振聋发馈的讲话。毕业典礼是在布置简朴的礼堂里举行的,周校长面对近百名即将走向社会的莘莘学子,心情十分激动,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办这个学校,不是只为培养你们当一个好教员,得到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创造事业,创造有利国家民族的事业。”周校长极富鼓动性的讲话,赢得一阵又一阵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这时的徐特立已经是中共元老了,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崇敬和爱戴。晚年在北京会见周震麟时,还提到这件事,他说:“我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周先生的这几句话,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从此我走上了反对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

1960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办在长沙望麓园宁乡试馆狭小院落里的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科,已由长沙迁到宁乡县城。耄耋之年的徐老,仍惦记着这所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学校。这年的2月8日,他偕同大革命前夕曾在宁乡师范当过教员、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到宁乡师范视察。两位革命老人十分体察民情,行前叫人通知不要迎进送出。到校后,二老兴致勃勃到处观看,又到学校办公室坐下来,与教职工亲切交谈,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和师生思想状况,言谈举止中,无不透露出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1964年3月周震麟在北京逝世,已80多岁高龄的徐特立扶病来到灵前与自己的老师告别,再次对周围的人说起了在宁乡速成师范所受到的教益,感谢周震麟校长对他的教育和栽培。

“最敬佩的老师”与“最得意的弟子”

1905年,28岁的徐特立在宁乡师范速成班毕业后,以“兴办平民教育”为主旨,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办学生涯。在1905年到1913年的短短8年内,先后创办起梨江高等小学堂,平民夜校,长沙师范学校和私立五美高级小学。为了办学,徐特立带着家人省吃俭用,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寒碜生活。

如果说,1905年徐特立在宁乡师范速成班4个月的学习经历,引领他由推崇康梁君主立宪到信仰孙文的三民主义思想,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1913年至1919年他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经历,则使他逐步接受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开始信仰共产主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从这时起,他人生最辉煌的一页开始掀开。

1913年至1919年,受孔昭绶校长的邀请,徐特立兼任湖南一师教员,在这里,他结识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后来成为革命同志的毛泽东。由于他人品高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教学精湛,在师生中威望甚高,成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老师”。

徐特立在第一师范任教6年,他的品德和学识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

徐特立当选过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又曾担任长沙师范校长,是全省有名的教育家,当时被称为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但是他生活却极简朴,一年到头,布衣布鞋,被人谑称“徐二叫化”。他把家眷也留在乡下,夫人在家喂猪种菜,维持家庭生活。为了让农民子弟有机会上学,他用自己的大部分薪金,让出自家的房子,在家乡创设了五美高小,而他和家人却过着异常勤俭的生活。为了筹资兴学,他节省每一个铜板。那时,他每次回家看望家人,40公里路全靠步行,连往返的午餐也舍不得花,将就吃点家炒的薯片等食物,聊作充饥之用。

徐特立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对毛泽东影响很深,此后,他一生加以效法,并发扬光大。无论是作为当时湖南一师范的学生,还是作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直保持着这种优良品质,坚持清廉作风,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给领导干部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这一点正是广大老百姓一直以来崇敬和怀念毛泽东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徐特立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他曾亲切地告诫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说:“润之,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虽然进度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我们从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等典籍就清楚知道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可以影响一辈子。

最令毛泽东难忘的,是徐特立拔刀断指、誓死反袁的壮举。一天,在长沙修业学校兼课的徐特立,应邀向该校师生作时事报告。会上,他慷慨陈辞,历数袁世凯对外执行屈膝投降政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借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之机,在湖南枪杀所谓“党案”牵连者数千人,为其复辟帝制清扫道路的滔天罪行……越讲越激昂,越讲越悲愤,声色俱厉,热泪如注。突然,他纵身从讲台上跳下来,跑进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即砍断左手小拇指,以示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愤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顿时,血流如注。徐特立即以指蘸血,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的血书,交给即将赴京请愿的湖南立宪派人士罗峙云等人,然后就晕倒了。

徐特立不愧是一位能给学生以良好影响的好老师,他以自己的优良品格和高尚师风赢得了毛泽东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人民的领袖,与徐特立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应该说,毛泽东对老师徐特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徐特立由最初胸怀教育救国理想到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共产主义道路,这个伟大的转变,与学生毛泽东的影响也紧密相连。

徐特立的前半辈子始终胸怀教育救国的理想。1919年,年届42岁的徐特立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赴法国留学。在法国的4年时间,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声援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坚决反对迫害进步学生的恶行。之后,借资赴比利时、德国进行教育考察。

1924年徐特立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回国后,他的教育救国的梦想依然实现不了,令他陡升郁闷之情。而他的学生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已然成熟。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和社会的研究与认识,徐特立深感毛泽东走的是一条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道路。家乡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也深深地触动了徐特立。他更感到共产党人的社会作用,也体察到学生毛泽东潜心从事农民运动的远见卓识。于是,他参加了湖南省农民协会,并担任教育科长,兼任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50岁,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7岁,他竟然义无反顾地随红军主力离开江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红军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长征老兵。

1937年初徐老60大寿,毛泽东顾不上前晚一个通宵没合眼,提笔为徐老写了一封饱含情谊的长信,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写完信后,毛泽东仍然顾不上休息,他连饭也不吃,就赶去寿堂亲自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检查了一番,直到每个环节都落实了他才放心。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瓜子、花生、红枣伴着六十个热气腾腾的“寿桃”———大馒头,摆满了铺着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整个教堂,等待着徐老的到来。在大家的热切盼望中,徐老头戴一项鲜艳夺目的大寿帽,在毛泽东等人的陪伴下走进来,人们按捺不住兴奋和喜悦,纷纷起身祝贺。大家热情地将徐老团团围住,每个人都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徐老敬献寿酒。毛泽东也亲自起身祝贺,真切地献上对老师的现场祝词:“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您长命百岁!”

70岁,胡宗南的部队正在向延安步步紧逼。尽管战事紧张,但党中央毛主席仍然决定在撤离延安之前为徐老祝寿,并公开发表为徐特立祝贺70大寿的贺信。毛泽东用祝寿这种方式既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同时,又用徐老坚定的革命精神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夺取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徐老已年过古稀。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继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党史资料室主任,还担任过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贵为党和国家的最高统帅,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可是仍不忘与徐老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邀请徐老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门配备了几样家乡风味———一碗湘笋,一盘青椒,来招待尊敬的老师。入席时,毛泽东十分歉疚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哟。”徐老呵呵一笑,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坚持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谦让着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亲自扶徐老坐了上席。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毛泽东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

“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爷。”

辛亥革命之后,谭延闿督湘,湖南组织学生军,请来当时在湖南教育界赫赫有名的周震麟先生演讲,周先生在台上慷概激昂,深入阐述了推翻帝制,要求共和的革命思想。其演讲内容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当时台下的听众中,有一个来自湘潭的年轻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对周震麟这次演讲印象十分深刻。后来又通过徐特立、周世钊的介绍,对周震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周震麟早年在湖南办学,开发湘省风气,培养革命人才,功绩卓著;他又是华兴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同盟会最早的会员,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从那时起,毛泽东对周震麟先生敬仰有加。

1949年,周震麟先生与程潜等人发起湖南和平自救运动,湖南得以和平解放。湖南和平解放后,周震麟先生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周震麟已74岁高龄,程潜将他安置在长沙下麻园岭住下,并命长沙军管会每月送给500斤大米,作为他和家人的开支。远在中南海的毛泽东,虽然工作繁忙,仍不时惦记这位为湖南教育和中国革命作过贡献的老人。1951年8月底,他嘱咐周震麟的族侄、他在湖南一师的同窗学友周世钊写一份报告,然后由自己批示,请湖南省政府的同志,在国庆节前护送周震麟到北京。并且决定,在周震麟来京参加观礼后,就在北京定居,可安排在文史研究馆工作。9月,毛泽东亲自致电周震麟,邀请他进京参加国庆观礼。这一年的国庆前夕,周震麟从长沙到北京。翌日,毛泽东就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周震麟,还约来了刘少奇、李济深、邵力子、章世钊、王季范、徐特立、周世钊等周震麟先生的故交旧友作陪。见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周震麟先生兴奋不已,紧紧握住了毛泽东的手。毛泽东风趣地说:“您老人家真健旺,有蛮大的劲哟! ”接着,指着周震麟和徐特立两位老人对大家说:“徐老是我的老师,道老(周震麟字道腴)又是徐老的老师,这么一来,道老可算是我的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爷了。”说得席间众人哈哈大笑。这年国庆节,周震麟先生作为毛泽东亲自邀请的客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握手的人很多,但毛泽东没有忘记他的“老师的老师”,他健步走到周震麟先生身边,再一次紧紧握住老人家的手。

有一次,毛泽东去北京饭店看望周震麟先生,恰逢毛泽东的表兄、著名教育家王季范也在。毛泽东深情地对两位老人说:“你们两位都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啊! ”并再一次向周震麟先生说:“徐老是我的老师,您又是我老师的老师。”毛泽东按照他对老师关照的惯例,让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人员,给周震麟先生送去皮箱、棉衣裤、皮大衣,逢年过节还送去现金。

周震麟先生在北京定居后,全家住着一个宽大的四合院,政府每月发给他优厚的生活费用。毛泽东还经常派人把国际友人、兄弟民族送给他的礼品,分送给周震麟先生。周震麟先生生病时,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周震麟在耄耋之年,还常常被邀参加一些国事活动,每年“五一”“十一 ”在天安门城楼观礼、观赏焰火。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各种会议时,毛泽东总要走到周震麟跟前,与他握手交谈。

1961年春节,毛泽东派人给周家打电话,说他想见周震麟先生,并特别关照:“老人家能来的么?不要特别换衣服,莫着凉……”周震麟先生十分高兴,身着便衣,戴着毛巾,前去见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热情地握着周震麟先生的双手,十分关心地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当时摄影师按下快门,留下了一张令周家几代人为之激动的珍贵照片。

周震麟先生后来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尽管年事已高,须发全白,听力下降,但由于毛泽东的关怀、鼓励,老先生怀着对新中国的一腔热情,积极参政议政。对教育、科技、体育和统战工作,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1964年3月28日周震麟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毛泽东送了花圈,对这位教育耆宿,他的“老师的老师”,老同盟会员和民主革命先驱,表示了最诚挚的敬意和深切怀念。

师生情作文800字:浓浓的师生情 篇2

岁月悠悠,流年似水,从小到大的事情就像一片片云,各式各样,但过不久就忘却了。可是,那一件令我感动至深的事,仿佛像一颗又甜又硬的糖豆,不被岁月的海浪冲刷掉,每每想起,心中就会涌出一股暖流包围全身,让人感到温暖。

那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王剑宁老师。王老师脾气很好,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出亲切的光芒,嘴角边常常挂着笑容。

有一天早上,天气冷的异常,好像天公要把所有寒气在那天放射出来。王老师慢慢地走进了教室,不停地咳嗽,往昔里很有神采的大眼睛也没有了光芒,变得黯淡。显然,王老师是患了感冒,但是,她还是用沙哑的嗓子给我们讲课。

刚上到一半课时,我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痛,一瞬间,我顿时感到头重脚轻,身体发软,一下子趴在了课桌上,有气无力。王老师看见我这个样子,连忙走过来,亲切地问我:“昱含,怎么了?”我气若游丝地回答:“我,我的肚、肚子痛。”王老师听了,脸上的笑一下子消失了,她不顾自己身体的疲惫,背起我就往医务室跑。

在去的路上,王老师看我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呢子大衣给我披上,我看她自己穿的那么单薄,就说:“老师,您也患感冒了,这寒冬腊月的,您不披大衣,能受得了吗?还是您穿上吧,我不冷。”王老师对我一笑,说:“你看,老师头上还冒汗呢,你就自己披上吧!”年幼的我信以为真,就穿上了老师的大衣。其实,那时,老师冻的嘴唇都发紫了。

到了医务室,校医说我没事,只是吃坏了东西,饿一天就好了。王老师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看完病,老师又背我上楼。因为她的力气较小,一年级的我体重也不轻,再加上她又在生病,因此每上一级楼梯都是那么费劲,那么吃力。只听见她每上一级楼梯,都要喘息上好大一会儿,然后才能再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上一层,王老师已累得气喘吁吁。我看见她这个样子,于心不忍地说:“老师,让我下来自己走吧。”老师听了,勉强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你病还没好,再着些凉,病会加重的。老师的病已经好了,没有事了,你就让老师把你背上楼吧!”我听了,信以为真,就不再坚持自己上楼,就这样,老师咬着牙,背着我一步一步地挪上了二楼。

刚到二楼,老师就急匆匆地把我送到办公室,给我搬了两把椅子,让我躺下,又给我冲开了一碗糖水,一口又一口地喂我喝,还用手轻轻地揉我的肚子。在她的抚摸下,我觉得好点了,可一坐起来,肚子里就翻江倒海,十分难受。我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呕吐物都吐在了老师的大衣上。可王老师一点也不嫌弃我,一边拍我的背,一连安慰我说:“没事儿,没事儿,吐出来就好了。”老师把我安顿好后,才去清理大衣上的呕吐物。弄好后,老师怕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静坐无聊,就和我一起聊天,编故事……就这样,老师在办公室陪了我一个小时,见我好了,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浓浓师生情 篇3

果然,老师开口了:“这次有个特别的任务,我先不说是什么,谁敢挑战就站起来。”切,有什么大不了的,小菜一碟。我想玩就站了起来,随着人数的增多,老师终于揭开了“谜底”:“这个任务就是,去拥抱你喜欢的一个老师,并说一句感恩的话。”同学们大嘴小嘴地议论着,我也在思考:究竟选哪个老师呢?就他吧!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上着楼梯。心像兔子一样乱窜,每向办公室走一步,心就愈加紧张(怎么有种去上战场不归的感觉呀,哈哈)。一个台阶,两个台阶……我站在办公室门口:进?不进?既然我选择了这个我最爱的老师,那么就一定要进去!我下定决心,“报告!”一声响亮的声音从我口中发出,我慢慢推开门,见到了我最爱的数学老师——王琳淼,他还是那么胖,戴着黑色的眼镜,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喜悦的微笑从他嘴角洋溢出来。“啊,昊泽啊,有事吗?”“我,我——”我好像结巴了,迟迟站在原地,我的脸顿时烧了起来:“我,我爱您。”声音很小,很无力。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摸着我的头说:“不赖,不赖。”一种幸福感霎时间充满全身,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是师生间浓浓的情!我手里出了汗,紧握着拳头。对老师说了声:“再见。”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吓死了,我平复着紧张的心情,当我说出那三个字时心情那么激动又那么沉重。我想:虽然我在那里只停留了几分钟,只说了几句话,但那分那秒已成为了我学习生涯中最难忘的一部分。

浓浓师生情,有情就表达;浓浓师生情,有情就行动;浓浓师生情,有情说出来。那些曾经关爱并教育过我们的老师虽然不求我们回报,但我们可以感恩他们!如果你有那份对他们的爱,那就表达出来吧!

(河南省荥阳市第四小学

指导教师:程丽慧)

冰雪情・师生情作文 篇4

今天早上,我一睁开眼,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雪――老师和我们有个小小的约定:只要下雪,就让我们去楼后的空地上玩雪!

来到学校,每次下课,我们都会出门去,抬头向天空看。我总是会想:雪花妹妹怎么还不从白云姐姐身上跳下来,与我们一起玩?我想,雪花妹妹一定是在柔软又舒适的白云姐姐身上睡着了吧!我相信,等你醒来,一定会与我相见的。雪花妹妹,我会一直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等你下来的!

刚说了雪花妹妹,它就来了。早上,往窗外一看,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东西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白头老人”!汽车上、屋顶上、大路上、树上……都裹上了一件厚厚的大衣。从远处看,一个雪白的.世界,多么美丽啊!

看来今天不仅仅能看到好风景,还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节课!

走在路上,我顺手拿起一点雪,放到嘴里,冰冰凉凉的,什么味道也没有。雪后地上踩结实的地方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走路时很容易滑倒。妈妈开玩笑说:“我们现在都邂逅电视剧中楚留香的妹妹――出溜滑了!”我哈哈大笑!现在的车玻璃窗上全都是窗花,停在路边的车身上足有十厘米厚的积雪了。天气越来越寒冷,我时不时地还会打颤。

来到学校,走进教室,一个人也没有。我以为有什么活动,来晚了。我正急,李淑琪跑进来对我说:“你怎么还在这里呀?所有人都去操场玩雪了!老师也在!”我一听,放下书包,戴上手套,与李淑琪向操场跑去。

我们飞快地跑到操场。我急忙蹲下来,左边抓一点,右边抓一点,把它们一合,再攥一攥,就成了一个雪球。我抬起右手,向李淑琪扔去。哦,不!正好打中李淑琪的头!她也赶忙攥起一个雪球,向我扔过来。我当然是赶快跑呀!老话说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嘛!我们激战了好久,都没有分出胜负。

我们打累了,开始堆雪人。有一位男同学在滚雪球,我们一起喊:“快‘滚’呀!快‘滚’呀!”“滚”可不是骂人――是给他加油,让他快滚雪球。这么说又太麻烦,就简称“滚”了!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最后,我们堆了一个巨大的雪人。我可没有夸张,比我还高,大约一米五呢!比我胖,有我的两臂伸展开那么宽!

老师还给我们拍照了呢!老师说了,摆出自己想做的动作。我呢,永远不变――剪刀手!拍完了,我们继续玩。这次连老师也被打到了!我的无数个雪球也跟着向老师飞去!

爱心铸就师生情 篇5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给学生以持之以恒的爱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的时候,我总是给孩子们一个公平公正无私的第一印象,决不能凭自己的直觉而对这些个性各异的学生枉贴标签,对班干部的任命也不能靠老师的提名,而必须定条件,让同学们民主选举。我发现,一个新班,新学生对班主任的眼神极为敏感,对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极其留心,他们虽然年龄小,但却“精”得狠,他们仿佛要一下子猜透班主任的“水平”到底有多深。有的老师愿意“先发制人”,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可后来当学生们发现老师就这么点威力后,正如《黔之驴》中的驴儿的下场,一旦被老虎窥破底细,驴儿的命也就没了。还有的老师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乱了方寸,没有了解就胡乱任用,后来发现这个学生不称职,就在半途换来换去。造成许多学生因之而遭受挫折。还有的班主任一上来放任自流,等到局势不可收拾了,才急于收场,而已晚矣。其实,我做班主任工作,重点在于持之以恒地爱学生,从宝贵的第一天、第一印象、第一件事、第一句话等等开始,如涓涓细流,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二、对孩子的事要做到事无巨细

有人问我:“你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心,你不觉得累得慌?”我说:“要干好班主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是啊,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治理班级时,各有一套。而我总认为,那些让学生自己去做,而班主任老师却置若罔闻的做法,我总是不敢苟同的。而我总愿和学生们一同,既做“良师”,又做“益友”,在活动或做事中给学生们提个醒,让他们在哪个地方应加强注意,哪些地方已做得很好。这些好的提醒或肯定,减少了学生的工作失误,增强了工作上的信心。有一次,学校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我突然想到学生们的白色手套准备齐了没有,运动服拉链有没有坏的?当班长了解完之后,告诉我有三名学生没有准备白手套,有一名男学生运动服拉链坏了。于是趁中午,我骑车带着这名男生及时地修好了拉链,又到商店去买回三副洁白的手套。这几名同学很感动。我们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夺得了级部广播体操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做名诚信的班主任显得非常重要

诚信不仅适应于社会,同样也适应于师生之间。它可以成为师生感情的纽带。有一次,临近期中考试,我给全班同学打气。我说:“只要这次同学们考好了,我带你们去公园赏菊。”同学们十分兴奋,因为好长时间没有出去玩了。可这时有一名男生大声说:“老师,我考好,你请我吃肯德基吧。”全班同学大笑,而这时又有两名男生也附和着说:“咱考好了,让老师请我们吃肯德基。”我一看,这三名男生其实都是班里的下游学生。而他们让老师请他们的客,是要考出好的成绩。我笑着说:“好,一言九鼎,你们只要考好了,其他同学逛公园,你们三人我请客。”一晃半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同学们连同这三名男生确实考出了好成绩,我真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这三名男生吃完肯德基后,都抢着要还给我钱。我说:“将来你们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咱们再聚,到那时,我可真让你们请我了。”是啊,还有什么比诚信更值钱的呢!

四、对学生要有宽容心

面对四、五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在几年的朝夕相处里,谁也不敢肯定不出差错。但一旦遇见犯了错误的学生,当班主任的就要勇于面对现实。帮助这些犯错误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防微杜渐。有一次,我班有一名男生,不知什么时候也染上了网瘾,竟然偷偷进了网吧。幸好,我这个班主任有威信,马上有学生给我通风报信。那天,正是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我没有上成例行班会,而是及时让班委一起紧急召开一次“告别网吧”主题讨论会。我让班里的宣传委员去花店花了十元钱买回一束鲜花,并和同学商议如何把那个同学巧妙地请回来,给他掌声、鲜花和帮助,使他从此告别网吧。挽救行动开始了,勇敢的纪律班长主动请缨,同学们在班里讨论着进网吧的坏处,等待着那个同学的归来。过了不到二十分钟,纪律班长果然不辱使命,那名迷上网吧的学生真的像知迷而返的小鸟一样又飞到了班集体中来。当他胆怯地喊一声报告怯生生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班长走上前让他看了一眼“告别网吧”四个大字,生活委员将一束鲜花递到了他的手中。这时班里再次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声。那名男生哭了,他见我站在讲台上,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我轻轻给他擦了擦眼泪,小声对他说:“上位吧,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改变了一个学生,警戒了全班学生。用我的宽容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宽容。

五、及时进行家访是关爱学生的深层表现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中,我深深感觉到,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家访无疑是一条宝贵的途径。它是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一条有力的桥梁。

有一次,我发现一名男生几天来总是萎靡不振。经我了解,原来他的爸爸妈妈正准备离婚。为了孩子,我及时地走进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我约了他的爸爸,又约了他的妈妈。在我长达六个多小时的劝说下,这对夫妻终于打消了离异的念头,又重新言归于好。孩子的心平静下来了,他的脸上终于有了微笑。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感谢您——老师,是您救了我的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