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烯水平(精选七篇)

云宝吧 时间:

白三烯水平(精选七篇)

白三烯水平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过敏性紫癜患儿48例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2]: (1) 临床表现符合过敏性紫癜症状规定, 伴有骨关节疼痛, 胃肠道疼痛, 尿常规异常; (2) 凝血因子水平以及血小板数目无明显异常; (3) 入选前1个月内未使用免疫介导或激素类药物。48例患儿中男29例, 女19例;年龄3~12 (6.3±3.4) 岁。另取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男11例, 女10例;年龄3~13 (6.3±3.4) 岁。排除标准[3]:对患有其他过敏性皮肤疾病, 癌症等免疫异常疾病, 其他影响本次研究指标疾病的患儿均给予排除。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使用抗人LTB4试剂盒、抗人IL-2试剂盒、抗人MMP-9试剂盒、抗人IL-4试剂盒、抗人IL-17试剂盒[4], 对研究组及对照组所有人员进行血清LTB4、IL-2、MMP-9、IL-4、IL-17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差异的比较, 另根据观察组中病情分组, 进行组间五种指标水平的差距比对, 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鉴定。

1.3 测量方法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采用注射器对所有入组人员抽取2ml相同肘侧的静脉血, 于室温环境下放置0.5h后进行离心, 以3000r/min的转速, 离心35min, 离心完之后, 马上取上清液并静置在-80℃冰柜中冰冻备用。之后采用ELISA试剂盒按规定进行规范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LTB4、IL-2、MMP-9、IL-4和IL-17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LTB4, MMP-9, IL-4, 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研究组的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测定用于诊断HSP的性能比较

LTB4, IL-2, MMP-9, IL-4, IL-17联合检测HSP的准确度为88.5%, 灵敏性为90.6%, 特异性为89.6%, 分别大于各自单独测量的指标诊断性能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白三稀类物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免疫类疾病的相互关系成为了研究热点[4]。多方研究报道:在肿瘤等免疫类疾病均会导致白三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上升[5]。基于此问题, 本试验选取小儿过敏性紫癜, 对LTB4 (白三烯类) 、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及其他免疫相关因子IL-2、IL-4、IL-17的水平联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证实, 相关性均显著, 其中除了IL-2与HSP呈负相关外, 其他几个指标均与HSP呈负相关。

结果示, 对2组间血清LTB4、IL-2、MMP-9、IL-4、IL-17水平进行比较, 得出LTB4、MMP-9、IL-4、IL-17均与小儿过敏性紫癜显著正向关联 (P<0.05) ;IL-2与其明显负向相关 (P<0.05) ;从诊断HSP性能来看, 五种指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 特异性, 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P<0.05) , 表明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于HSP诊断具较高的使用意义, 可以推广应用。

血清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均具显著相关性, 联合检测血清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高, 准确度好, 具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Fessatou S, Nicolaidou P, Gourgiotis D, et al.Endothelin 1 levels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Henoch-Schonlein purpura[J].BMC Pediatr, 2008, 8:33.

[2] 陈强, 何美娟, 刘建梅.白三烯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16 (23) :1284-1286.

[3] 陈晓英, 易著文, 何庆南.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白三烯表达水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4) :272-275.

[4] 陆炳锋.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78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 2012, 3:262.

白三烯水平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仙居县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 “我院”) 急诊科就诊治疗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72例。 纳入标准: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及分度的标准,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6]。 排除标准:重症哮喘、感染和过敏性疾病;治疗前4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等。 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分布、病程和哮喘临床分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本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相同药物进行抗感染、解痉平喘及雾化吸入等治疗。 观察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 (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 规格:10 mg×5片) 10 mg, 1次/d, 连用4周。 对照组患者除不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观察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变化, 并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1.3观察指标

1.3.1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测定取静脉血3~5 m L, 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 置-70°C冰存。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GF-β1水平, 试剂盒由上海西塘生物公司提供。 取晨尿2~3 m L, 置-70℃冰存,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TE4水平, 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提供。

1.3.2临床疗效评估[7]显效:治疗后咳嗽、喘憋和气促等症状及哮鸣音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咳嗽、喘憋和气促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仍有发作, 哮鸣音较前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咳嗽、喘憋和气促等症状及哮鸣音较前无改善或较前加重。总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 两组下降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4周后, 两组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 (t = 2.38、 3.02、2.21、2.17, P < 0.01或P < 0.05) ,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37、 2.31, P < 0.05) 。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05, **P < 0.01;与对照组下降值比较, ▲P < 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2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 P < 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变化。

3讨论

哮喘的病理特点是慢性炎性反应与气道重塑[8]。 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控因子, 不仅可作为炎症因子启动气道慢性炎症过程, 而且可通过促进气道上纤维细胞分裂和增生, 引起气道结构纤维化, 参与气道重塑, 加重哮喘病情[9]。 白三烯是引起哮喘发病的一种重要炎症因子, 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 加快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和活化, 参与慢性气道炎症形成。 体内白三烯水平直接测定较困难, 尿LTE4是体内白三烯重要代谢产物, 以占体内白三烯含量4%~ 7%相对恒定排泄, 因此, 通过测定尿LTE4水平可间接检测哮喘患者体内白三烯水平[10]。

孟鲁司特是作用最强的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白三烯多肽与其受体结合, 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活性, 引起血管通透性减少、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促进支气管扩张, 能抑制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 从而抑制气道重塑, 减少哮喘发作[5,6]。 马香等[11]研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患儿TGF-β1和尿LTE4水平明显升高, 其水平与病情程度正相关, 可哮喘病情程度、疗效评估及预后观察指标。 研究发现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和尿白三烯水平, 有助于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 减少其复发[12,13,14,15,16,17,18,19,20,21]。 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明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具有较好的效果, 安全性较佳, 作用与其能降低哮喘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密切相关。

总之, 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作用与降低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 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尿白三烯E4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7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及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10 mg, 1次/d, 连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变化, 并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4周后, 两组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 (78.72±20.46) 、 (117.64±32.75) pg/mL、 (187.21±56.74) 、 (258.75±47.95) ng/L]较治疗前[ (147.25±43.27) 、 (150.26±41.62) pg/mL、 (321.72±74.35) 、 (319.22±81.62) ng/L]均明显下降 (P<0.01或P<0.05) , 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22%) (χ2=4.60, 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具有较好效果及安全性, 作用与其能降低患者血清TGF-β1和尿LTE4水平密切相关。

白三烯水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89例, 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 入选标准: (1) 年龄3~12个月; (2) 首次发病3d内住院; (3) 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 (4) 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46例 (男25例, 女21例) , 对照组43例 (男23例, 女20例) 。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 即抗感染、对症、支持、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万托林、重组人干扰素α-1b) , 口服酮替芬等, 观察组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Montelukast Sodim Chewable Tablets, 白三平, 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5mg/片) , <6个月2mg, ≥6个月4mg, 1次/d, 1个月停药。

1.3 观察和随访指标

观察两组咳嗽、气促、肺部音消失的时间和以后2年中再次喘息发作率, 本实验设计疗程为1周, 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超过7d的计为7d, 治愈后2年随访中只要有一次典型喘息发作即定为喘息复发, 同一患儿多次喘息发作只计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 (χ2) 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表1显示, 观察组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两年随访中再次喘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其次是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孢子虫等, 其病变主要在直径75~300µm的小气道, 病原体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损害共同参与其病变过程, 表现为纤毛上皮细胞坏死﹑黏膜下水肿﹑管壁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碎片及纤维素全部或部分阻塞毛细支气管, 并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使管腔变狭窄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 同时病变亦累及毛细支气管邻近肺泡, 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临床呈现典型的气促和喘憋。目前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均无特效, 主要采取抑制病毒 (如干扰素﹑病毒唑等) ﹑抗炎 (激素类)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β2受体激动剂) ﹑支持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等综合治疗方法, 其中糖皮质激素因其强大的抗炎作用降低了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 在重症患儿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激素不能对所有炎性介质起作用, 研究表明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LTs) 是病毒感染相关喘息发作过程中的高效炎性介质[3,4], 孟鲁司特 (白三烯拮抗剂) 具有高选择性, 能竟争性拮抗白三烯D4 (LD4) 与Cys-LTs受体结合, 抑制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降低呼出一氧化氮, 从而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气管痉挛, 能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且能有效防止其发展为哮喘[5]。本实验中观察组患儿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后, 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2年随访中再次喘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有显著性。

4 结论

白三烯拮抗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好效果, 并能降低患儿的喘息复发率, 同时, 孟鲁司特系非激素类抗炎药, 每天只需口服1次, 依从性好, 易于家长及患儿接受;本实验中无1例口服孟鲁司特的不良反应, 相关病例报道中亦无不良事件发生,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但白三烯拮抗剂的治疗及预防剂量﹑疗程现无统一标准, 其相关不良反应 (尤其是2岁内的婴幼儿) 未见大宗病例报道, 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盛锦云.关于婴幼儿哮喘的若干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 (12) :760-762.

[2]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1-283.

[3]陈强, 何美娟, 刘建梅.白三烯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 (16) :1284-1285.

[4]李兰, 王智斌, 李敏等.毛细支气管炎血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测定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36 (2) :265.

白三烯水平 篇4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下呼吸道阻塞所致的气促和喘憋, 重症因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有资料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有22.1%~53.2%发展为哮喘[1]。本文采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5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20例, 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入选标准: (1) 年龄3~12个月; (2) 首次发病3d内住院; (3) 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 (4) 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2个月~3.0岁, 中位年龄 (5.6±2.3) 个月;轻度10例, 中度5例, 重度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5mg/片) , <6个月2mg, ≥6个月4mg, 每天1次, 疗程5~10d。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5d, 咳嗽消失, 气促缓解, 呼吸平稳, 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好转:用药5~7d, 咳嗽减轻, 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7d, 咳嗽、气促、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均无好转。

1.4 结果

20例患儿中, 显效16例 (80.0%) , 好转4例 (20.0%) , 总有效率为100.0%。

2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其次是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孢子虫等, 其病变主要在直径75~300μm的小气道, 病原体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损害共同参与其病变过程, 表现为纤毛上皮细胞坏死、黏膜下水肿、管壁淋巴细胞浸润、细胞碎片及纤维素全部或部分阻塞毛细支气管, 并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使管腔变狭窄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 同时病变亦累及毛细支气管邻近肺泡, 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临床呈现典型的气促和喘憋。目前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均无特效, 主要采取抑制病毒 (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抗炎性反应 (激素类)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β2受体激动剂) 、支持治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等综合治疗方法, 其中糖皮质激素因其强大的抗炎作用降低了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 在重症患儿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激素不能对所有炎性递质起作用。研究表明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LTs) 是病毒感染相关喘息发作过程中的高效炎性递质。孟鲁司特具有高选择性, 能竟争性拮抗白三烯D4 (LD4) 与Cys-LTs受体结合, 抑制炎性递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降低呼出一氧化氮, 从而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气管痉挛, 能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且能有效防止其发展为哮喘。总之, 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好效果, 能降低患儿的喘息复发率, 同时孟鲁司特系非激素类抗炎药, 每天只需口服1次, 依从性好, 家长及患儿易于接受;但白三烯拮抗剂的治疗及预防剂量﹑疗程现无统一标准, 其相关不良反应 (尤其是2岁内的婴幼儿) 未见大宗病例报道, 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白三烯水平 篇5

另外,近年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也在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药物[4]。因此,本文探讨了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混合的药物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阻断剂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我院儿科住院的哮喘患儿80例,年龄(4.0~12.5)岁,病程(1.2~8.0)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儿《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其它肺部疾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将上述患儿随即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疾病轻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并采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生产批号:B091840)吸入,轻、中度患者每次1吸(50ug沙美特罗/100ug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重度患者每次1吸(50ug沙美特罗/250ug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生产批号:J070068)治疗,睡前口服。其中(2~5)岁患儿4mg/次,(6~14)岁患儿5 mg/次。症状、体征消失后停用其他药物,继续服用顺尔宁。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 观察指标

治疗2个月后,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并评定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咳嗽、气促和两肺哮鸣音消失,肺功能改善明显;有效:咳嗽、气促好转、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肺功能稍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治疗组的显效人数为20例,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14例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比较两组在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的比较

治疗前FEV1,两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EV1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P>0.05,*P<0.05,VS对照组.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在治疗过程对照组共有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有2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皮疹和呕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半年后,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8%,与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0.0%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皮质激素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式可以对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进行常规治疗,尤其是对各类儿童哮喘患者。舒利迭的主要成分为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它使同时使用β-激动剂和吸入型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更为方便[5,6]。两种成分中,沙美特罗为为一种长效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地拮抗组胺诱导的支气管收缩,并可以持续12小时或更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能很好的控制气促等症状。有研究还表明沙美特罗可抑制炎性介质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释放,还能抑制人体吸入过敏原后的速发与迟发反应[7]。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后,可以在肺部产生强效抗炎作用,防止哮喘的恶化,而且要比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小[8]。即使用儿童最大推荐剂量,仍可以保持肾上腺皮质激素每日分泌量在正常范围以内。

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炎性递质白三烯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具有直接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以使哮喘的发作加剧。顺尔宁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半胱胺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1)受体.可以直接缓解白三烯多肽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抑制嗜酸性细胞浸润,从而使哮喘缓解[9,10]。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总有效率达到93%,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明显增高,两组在显效的例数和总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舒利迭联合顺尔宁组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后,舒利迭联合顺尔宁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舒利迭与顺尔宁在治疗儿童哮喘上具有协同作用,可以降低复发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是舒利迭迅速缓解症状,预防复发,而顺尔宁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二者联用,可以使抗炎作用更强,减少糖皮质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率,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具有疗效佳、操作简便、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我院儿科住院的哮喘患儿8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FEV1、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FEV1和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哮喘,舒利迭,白三烯受体阻断剂,顺尔宁

参考文献

[1]Spangler DL.The role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asthma treatment:a healtheconomic perspective[J].Am J Manag Care,2012 Jan;18(2 Suppl):S35~S39

[2]Castro-Rodriguez JA,Rodrigo GJ.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actingβ2-agonistsversus higher dose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asthma[J].Pediatrics,2012Sep;130(3):e650~657

[3]Main C,Shepherd J,Anderson R,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nd their usagewith long-acting beta 2 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sthma in childrenunder the age of 12 years[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8 May;12(20):1~174,iii~iv

[4]Scadding GW,Scadding GK.Recent advances in antileukotriene therapy[J].Curr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10 Aug;10(4):370~376

[5]Chapman KR.Seretide for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J].Expert OpinPharmacother,2002 Mar;3(3):341~350

[6]Reynolds NA,Lyseng-Williamson KA,et.Inhaled salmeterol/fluticasonepropionate:a review of its use in asthma[J].Drugs,2005;65(12):1715~1734

[7]Leemans J,Kirschvink N,Bernaerts F,et al.Salmeterol or doxycycline do notinhibit acute bronchospasm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cats with experimentally-induced asthma[J].Vet J,2012 Apr;192(1):49~56

[8]Kumar R,Kumar D,Parakh A.Fluticasone furoate:a new intranasalcorticosteroid[J].J Postgrad Med,2012 Jan~Mar;58(1):79~83

[9]靳英丽,郭红,韩军,等.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66~267

白三烯水平 篇6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把来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 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71例, 男36例, 女25例, 年龄41~61岁, 平均51岁, 病程1~6年;对照组71例, 男33例, 女28例, 年龄42~62岁, 平均42岁, 病程0.5~6年。两组病例的年龄、病情及病程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6月第7版的《内科学》及全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制定的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诊断标准) [2]。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病发作期风哮的诊断标准[3]。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a.反复发作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b.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c.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d.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e.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 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一是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二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增加15%以上, 且增加绝对值>200mL;三是昼夜PEF变异率日内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 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年龄要在40~65周岁。 (2) 排除标准[4]:有以下一项者可排除:a.重度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超过一周或合并严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患者。b.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本药过敏者。c.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d.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给药方案: (1) 治疗组:扎鲁司特口服, 起始剂量20mg/次。一般维持剂量为20mg/次, 剂量可逐步增加至一次最大量40mg, 可能疗效最佳, 但不应超过最大推荐剂量。用于预防哮喘, 应持续用药。老年人及肝损害患者, 起始剂量为20mg/次, 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2) 对照组: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 一般一次喷药0.05~0.1mg。一日3~4次。重症用全身性皮质激素控制后再用本品治疗, 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mg。

1.4 疗效标准[5]

显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有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无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好转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观测结果

对哮喘发作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2%, 经统计学方法分析, P<0.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观察显示治疗组哮喘发作的时间明显减少, 未发生哮喘的时间比例明显延长。夜间觉醒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0.2%, 对照组组为35.7% (P=0.01) ;哮喘发作的治疗组为5.4%, 对照组为9.8% (P=0.03) 。提示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 从治疗结果上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良反应

(1) 治疗组:应用扎鲁司特口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现象。 (2) 对照组:a.少数患者可出现鼻、咽部干燥或烧灼感、喷嚏或轻微鼻出血等不良反应。b.极个别患者发生的鼻中隔穿孔、眼压升高或青光眼可能与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有关。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简称哮喘) , 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6];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 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哮喘是现在社会中的普遍疾病, 主要症状有三种:一是气道阻塞:常人在正常呼吸时, 气道周围的肌肉是松弛的, 气体运动也很自由。但是对于哮喘病患者有气短的感觉, 同时气体流经紧张的气道会引起哨音, 也就是哮鸣音;二是炎症, 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红肿。这种症状被认为是引起哮喘的症状反反复复发作的最主要的原因。三是气道易激:支气管哮喘病患者的气道是非常的敏感的。在遇到轻微的激发物会出现过度的反应以及狭窄的现象。这些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患者服用扎鲁司特, 随着肺功能的改善, 患者的痰液、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着减少, 而且减少的程度与FEV1及白天症状改善程度相关。扎鲁司特作为多肽性LTC4、LTD4、LTE4等超敏反应慢反应物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同时治疗组肺功能FEV1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减少夜间惊醒次数、清晨哮喘症状等皆有显著作用, 且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呈正相关, 表明白三烯调节剂具有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研究口服孟鲁司特对近端和远端肺功能的影响:近端气道功能由气道传导率表示, 远端气道功能的改善以残气量的下降来表示, 孟鲁司特治疗后, 患者的气道传导率显著改善 (P=0.006) , 残气量平均下降130mL (P=0.075) 。由此可见, 白三烯调节剂可改善远端气道的功能, 从而达到改善哮喘患者症状的目的。

总之, 治疗支气管哮喘应用白三烯调节剂的患者耐受性好, 临床试验过程证实与丙酸倍氯米松相比, 白三烯调节剂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 长期使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效果显著。近年来白三烯调节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没有发生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应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永红, 刘春涛, 耿艳鸣, 等.哮喘患者对抗白三烯治疗反应性的临床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39 (6) :44.

[2]贡联兵, 张新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合理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3) :4.

[3]邢艳华, 李文警.白三烯调节剂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 :31.

[4]何爽, 代艳, 杜华.白三烯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2 (5) :9.

[5]周新, 高蕾.白三烯调节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1) :16.

白三烯水平 篇7

关键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为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的产生与机体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组共同作用相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针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展开了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综合疗效良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4~76 (43.7±1.5) 岁, 病史1~48 (13.4±2.1) 个月。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3~78 (46.5±2.3) 岁;病史3~60 (14.1±2.5)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史等方面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结合病情规范吸氧, 喷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 选择恰当时机使用糖皮质激素 (350~450μg/d) 预防与控制喘憋病情[1]。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 此处服用顺尔宁 (UK生产, 生产批号:药准字J200300) , 均晚间一次性口服, 用量10mg。

1.3 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 且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为显效;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且随访1年病情复发次数在6次之下, 为有效;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 或病情控制之后随访1年之内病情复发6次以上, 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对比应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显效19例 (63.33%) 、有效11例 (36.67%) 、无效0例 (0.00%) , 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后, 显效11例 (36.67%) 、有效15例 (50.00%) 、无效4例 (13.33%) , 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综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 病情发作时, 机体支气管的平滑肌会有明显的痉挛现象, 同时, 气道内部会产生大量黏液, 引起毛细血管内部通透性上升、气道阻塞, 因而患者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现象[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多以吸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是近年来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实践的重点药物之一。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白三烯是支气管炎性反应的炎性介质之一, 其中含有半胱氨酸白三烯等成分, 半胱氨酸白三烯为高效的炎性反应介质[3], 主要产生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之中, 其存在可刺激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强、增加局部黏液分泌量、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此种物质相对乙酰胆碱、组胺类物质有更强的平滑肌收缩促进作用, 因而有更为明显的支气管阻塞与呼吸困难诱发作用。尽管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合成作用, 且相应地刺激机体内部抗炎性蛋白质的产生, 控制机体气道炎反应[4], 但同时, 此类药物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口部、咽部念珠菌感染几率, 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所用的顺尔宁是常见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药物, 可更为稳定、安全地抑制机体白三烯作用, 控制和预防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消除气道水肿、控制局部黏液分泌, 从而达到控制气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肺部及气道生理功能的目的。本次研究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支气管哮喘, 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且随访期间未见多次复发, 证实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应用于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德育.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地位[J].儿科药学杂志, 2007, 13 (1) :4-6.

[2]甘兵, 钟声, 张洪浩, 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4) :717-718.

[3]周俊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85例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4) :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