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方式(精选十篇)

云宝吧 时间:

设置方式(精选十篇)

设置方式 篇1

作为网络维护人员有时会遇到同一台PC或服务器有两块网卡, 既要访问局域网内各网段又要访问公网。当然, 最简单的方式是访问公网时将内网网卡禁用, 用公网的网卡访问公网, 访问内网时将公网网卡禁用, 再启用内网网卡。但操作起来较繁琐, 下面向大家介绍有一种方法简单实用的方法。

现有一台PC其中一块网卡通过傻瓜式路由器直接连接公网, 另一块网卡连接单位局域网, 分配的静态IP地址为182.168.5.11, 掩码是255.255.255.0, 网关是182.168.5.254, 首选DNS是192.168.3.1, 备用是192.168.3.2, 内网服务器IP地址段为192.168.3.0/24, 还要访问192.168.5.0/24和192.168.10/24网段。

要求该PC可以双网并用, 既可以上公网又可以访问内网指定网段。若要实现上述功能可用如下方式:

1、配置访问公网的网卡, 由于访问公网的网卡直接通过傻瓜式路由器连接, 可以采用自动获取IP的方式实现, 如图1所示, 配置完毕后点击确定。

2、配置访问内网网卡, 如图2所示 (网关不填) , 配置完毕后点确定。

3、在PC上点击“运行”窗口中输入CMD进入DOS环境下配置如下命令:

R o u t e-p a d d182.168.5.0m a s k2 5 5.2 5 5.2 5 5.0182.168.5.254

R o u t e-p a d d1 9 2.1 6 8.3.0 m a s k2 5 5.2 5 5.2 5 5.0182.168.5.254

R o u t e–-p a d d1 9 2.1 6 8.5.0 m a s k2 5 5.2 5 5.2 5 5.0182.168.5.254

R o u t e-p a d d1 9 2.1 6 8.1 0.0 m a s k2 5 5.2 5 5.2 5 5.0182.168.5.254

经过上述配置即可实现双网卡同时访问, 其中-p表示永久添加, 否则重启后该条路由不被保存。add182.168.5.0表示添加该网段, mask 255.255.255.0表示该网段的子网掩码, 182.168.5.254表示访问其他网段的路由均经过该网关。

关于电脑密码设置方式 篇2

在BIOS中选择Set Supervisor Password项按【Enter】,在弹出的框中输入密码按【Enter】键,再次输入密码密码确认,系统确认输入成功后选择Save & Exit Setup项保存并退出BIOS。

在BIOS设置中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项,按【Enter】键进入设置界面,选择Typematic Rate Setting项并按【Enter】键,在弹出的设置界面中设置的项有System和Setup,其中System表示无论开机还是进入CMOS Setup都要输入密码,Setup表示只有在进入BIOS设置的时候,才要求输入密码,一般系统默认的设置为Setup。

[关于电脑密码设置方式]

压力界面安全保护装置设置方式探讨 篇3

关键词欧洲标准;美洲标准;压力界面安全保护;两级保护

中图分类号 TG3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64-01

在京58地下储气库的初步设计阶段,由挪威船级社进行了HAZOP分析,由德国爱勒夫(ILF)工程咨询公司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咨询。在京58储气库的设计中及挪威船级社的HAZOP分析中,安全系统的设计主要执行美洲标准;而ILF公司则主要是依照欧洲标准进行审查的。在京58储气库的设计、HAZOP分析及咨询过程中,通过对两种标准的学习、对比,对压力分界安全保护设置方式的研究、实践及反复审视,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清晰的认识。在本文中将对欧洲标准及美洲标准的压力界面安全保护设置方式进行分析、说明,对今后此方面的设计进行探讨。

1欧洲标准的设置要求

1.1执行标准

主要是执行以下两个标准:

1)EN12186 气体供应系统——用于输送和分配的气体调压站——功能需求(Gas supply systems—Gas pressure regulating s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2)EN14382 进口压力不超过10MPa的气体安全切断设施(Gas safety shut-off devices for inlet pressures up to 100bar)。

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研究、与国外咨询公司的探讨,综合标准中的规定及设计经验,可确定按照欧洲标准压力界面安全保护系统的设置原则及具体方式如下。

1.2压力界面安全保护装置分类

压力界面安全保护系统可分为非泄放系统和泄放系统两类。

1)非泄放系统:包括监控调压、超压快速关断阀(SSV,Slam-shut valve)或关断阀(COV,Cut-Off Valve)三种方式。

2)泄放系统:包括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的安全泄放设施。安全泄放设施主要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作为非泄放保护系统的第二级保护装置。设置第二级保护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泄放式安全保护系统在设置时要求泄放量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1.3压力界面保护装置设置原则

根据压力分界的具体情况,压力界面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不需要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MOPu≤MIPd或MOPu≤0.01MPa。

2)需要设置单个(第一级)安全保护装置

MOPu>MIPd。

3)需要设置两级安全保护装置

MOPu-MOPd>1.6MPa并且MOPu>STDd。

其中MOPu为压力控制系统上游的最大操作压力,该压力是指系统在正常操作环境下能够连续运行的最大压力。

MOPd为压力控制系统下游最大操作压力。

MIPd为压力控制系统下游最大偶然出现的压力。该压力是在安全保护装置允许的条件下,系统在短时期可以运行的最大压力。

STPd为压力控制系统下游强度试验压力。

在上述规定中,当最高操作压力(MOP)=设计压力(DP)时,上述关系成立。当最高操作压力(MOP)<设计压力(DP)时,将上述最高操作压力改为设计压力。

1.4两级压力安全保护装置的采用要求

1.4.1 第一级压力安全保护装置

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1)监控调压器。2)快速关断阀:SSV,关闭时间≤2s。3)关断阀:COV,其关断时间要求为:当DN≤250mm时,关闭时间≤0.08DNs;当DN>250mm时,关闭时间≤0.06DNs。

1.4.2 第二级压力安全保护装置

可采用以下四种方式之一:1)全量安全泄放设施:当采用安全泄放设施时,应采用全量泄放。2)第一级中的三种。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两级保护设置有三种,见表1。

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应按照保证下游低压系统不超过其最大偶然出现的压力(MIPd)来确定。

2美洲标准的设置要求

2.1执行标准

1)API RP 14C 海上生产平台上部设施安全系统的基本分析、设计、安装和测试的推荐方法(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Analysis, Design,Installation and Testing of Basic Surface Safety Systems for Offshore Production Platforms)。

2)API RP 520 炼化厂泄压设备的尺寸、选择与安装(Sizing,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Pressure-Relieving Devices in refineries)。

3)API RP 521 泄压和减压系统指南(Guide for Pressure-Relieving and Depressuring Systems)。

4)ANSI/ISA-84.01 加工工业的安全仪表系统的应用(Application of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ies)。

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要求及设计经验,可确定压力界面安全保护系统的设置原则及具体方式如下:

不同压力等级的界面必须设置压力安全保护装置,安全系统要有两级保护。这两级保护应独立于工艺系统正常操作的控制装置之外,且这两级安全保护装置的类型在功能上要不同。压力安全保护系统的两级保护装置通常为:

一级保护:检测仪表及相应紧急关断阀。

二级保护:安全阀。

按照API RP 14C中的规定,两级压力安全保护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

图1API RP 14C 常用两级压力安全保护装置设置方式示意图

3压力安全保护装置设置方式探讨

欧洲标准和美洲标准关于压力安全保护装置设置的原则、设置的位置、设置级数等方面基本是一致。差别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保护等级。欧洲标准对于需要保护的压力分界有两种压力保护装置设置方式,即一级保护和两级保护。而美洲标准均要求采用两级保护,即采用ESDV+PSV的方式。

2)二级保护的方式。欧洲标准中一级保护装置和二级保护装置均有多种选择,相应的两级保护装置的设置会有多种方式。而美洲标准的二级保护主要是采用PSV,其一级保护(紧急关断阀)是否采用冗余设置,是依据工程安全度(SIL)等级来确定,安全度等级则按照IEC61508来确定。

我国的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在“8.4监控”中对压力安全保护的规定基本是沿用的EN12186中的规定。该规范中要求“当供气压力超限会危及下游供气系统设施安全时,应设置可靠的安全装置系统。当可能的最高进口压力与允许最高出口压力之差大于1.6MPa和进出口压力之比大于1.6时,可选择下列措施:(1)每一回路串联安装2台安全截断设备;安全截断设备应具备快速关闭能力并提供可靠的截断密封。(2)每一回路安装1台安全截断设备和1台附加的压力调节控制设备。(3)每一回路安装1台安全截断设备和1台最大流量安全泄放设备。”目前在长输管道站场中调压系统的安全保护普遍采用第2种方式,即1台快速关断阀+1台监控调压器+1台工作调压器的方式。

在具体的压力安全保护系统设计中,尤其是在气田地面工程中,可综合美洲标准和欧洲标准,同时考虑国内的现实情况,进行压力界面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综合考虑安全及经济性,在国内工程中,压力安全保护可采用“1台安全截断设备+1台最大流量安全泄放设备”方式。其中的安全截断设备可采用COV或SSV,采用SSV还是COV,可参照EN14382中的要求来确定,即以在截断阀响应时间内下游不超过最大偶然出现的压力为准。对安全保护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安全系统仪表的选型应参照《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508)和《功能安全加工工业部门的安全仪表化系统》(IEC 61511)。目前等同采用IEC 61508的我国国家标准GB/T20438.1~7已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等同采用IEC61511的我国国家标准也已到了上报审批阶段,即将发布。

随着安全系统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会规范安全系统装置的设置方式及选型,形成更系统、更清晰的设置原则及具体的设置方法,为压力界面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及ESD阀的选型提供依据和指导,使压力保护系统安全、可靠、先进但不过剩。

购物中心电力监控设置方式探讨 篇4

本人先后参与了两个万象城购物中心的设计管理工作, 同时在2014~2015年期间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在建及已建万象城的管理, 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与体会, 在此开展阐述, 供同行参考, 以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1 能耗管理系统

能耗管理系统为上位系统, 通过电力监控系统、冷站群控系统、抄表系统、BA等获取相关数据, 同时承担着对项目进行分项能耗统计、能效分析功能。通过获取上述数据后, 计算得到相关能效KPI数据, 以指导项目的节能工作, 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电力监控为能耗管理系统的下层子系统, 需要在能耗管理主机中预留电力监控的接口, 此接口应为通用数字接口, 以获取现场表计或数据采集器中存储的能耗能效数据。下图为能耗平台的总体系统架构:

2 电力监控系统

2.1 电力监控主机设置方式

电力监控主机建议设置于运营人员长期值班的管理用房中, 建议设置在强电值班室, 通过网络接口、开放式协议与BA系统、冷机群控系统、抄表系统、能耗平台等进行集成。电力监控系统应具有进行功能分类、合并统计, 生成图表的功能, 并可形成对比图表及报表。数据采集器通过底层表计收集数据后, 建议多路输出到各系统中, 如电力监控系统, 能耗能效平台, 以避免电力监控服务器死机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情况。

2.2 回路划分模式

一次设计中, 合理划分回路是能否实现能耗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项目实施经验, 建议将购物中心的配电回路分为租区、商业公共区、停车场区域和其他四大类。一次设计中, 不同分类的配电设备不应由同一干线配电, 以免造成难以分类统计的结果, 或者造成需额外增加表计的成本支出。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地下负荷和地上负荷性质不同, 需要严格分开。对于零星的地下和地上合用干线的情况, 采用在末端增加表计的方案, 从而减少增加干线所造成的成本增加。

3 电力仪表设置

智能电力监控的仪表设置及功能应满足实现供电系统分项用电计量的要求。计量表的选择首先应满足通讯功能的要求, 电表应具备RS485、Wi-Fi、Zig Bee或者电力载波这四种数字通讯接口中的一种, 且应采用规范的通讯协议。值得指出的是, 如有同时需纳入两个管理系统的设备——如大租户的冷量表既要接入电力监控系统又要接入冷机群控系统——则需要选择带有两个远传通信口的电表。此外, 应选择带脉冲信号的电表, 因为项目中需要对电表数据进行精确度校对。供电部门一般要求在进线柜处设置高压继电保护表具, 有可能对设置的电力监控仪表造成重复, 对此个人的建议是, 对于供电部门同意高压继保接入项目电力监控系统的, 可减少设置高压监控仪表, 否则, 高压进线仅设置供电局要求的表具。其他相关设备, 如直流屏、变压器、发电机组等, 需要提供接口和协议, 以集成接入电力监控系统统一监视。此外, 出于确保电能统计的完整性的考虑, 建议在发电机及消防设备的低压配电柜出线侧也需设置多功能表计。

4 深化工作

电力监控系统设计完毕后, 由中标单位进一步深化。深化包括图纸、点表、报表三方面。深化图纸为第一步工作, 其包含明确主机及仪表产品型号, 明确系统架构, 明确各个回路用电属性等;深化点表包含形成电表点表, 形成分享计量分级结构, 形成软件地址规划等;深化报表体现为明确各类报表的格式。电力监控平台搭建完成, 表具选择完毕后, 应注重校验电表精度。电力监控系统整体建设完毕后, 输出到管理中心平台的数据应能体现能耗对比、峰值分析、最大功率分析、实时分析、谐波分析等报表。

5 既有项目改造

而对于既有商业项目, 商业已投入运营, 但未实现电力监控的应如何处理呢?如果因现场电路设计较早, 没有做用电类别做详细划分的, 首先确认高压总电耗、低压总电耗、冷站用电、车库用电等的指标是否满足。若不满足, 需要确认是否可以手动录入数据实现。个人建议是从三方面着手改造: (1) 梳理现状, 收集既有系统设计图纸; (2) 对既有计量电表设置位置进行统计, 进行初步分项统计划分; (3) 落实施工方案:明确增加的电表数量和位置, 接入哪个系统, 施工先后次序等。尤其应关注既有项目的配电回路划分情况, 如存在不同性质的负荷 (如商业公区和地下室) 由同一干线配电的, 应视情况在末端增加计量表具。

6 结束语

在降低能源消耗日益重要的今天, 通过合理建设实现建筑物绿色运营, 降低用能支出, 对社会对企业均有着重要意义。电力监控系统在设计初期, 需要合理设计电力监控主机, 配电回路, 回路电表等, 实现对整体项目的分项监控、重点管理。设置完成后, 在运营阶段发现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 以形成一套可行的电力监控系统建设标准, 实现项目节水、节能、节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小洪.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科技信息, 2010 (4)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篇5

实施“强基兴业富民”工程

去年以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施“强基兴业富民”工程,找准了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

一、主要做法

坚持村级自治机构不变、行政区划不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财物所有权属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和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

一是村与村、村与企业之间联合建立党总支。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要求,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打破村域或行业界线,实行村与村、村与企业联合建立党总支。先后在条件相对成熟的

1党原乡的丁寨、城刘村,飞云乡的元朝、南峪村,泾明乡的雷家沟、紫荆村,窑店镇的练范村及村办企业练范农工商总公司,分别开展了以做大做强畜牧、果品、蔬菜、建材产业为主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试点工作,为全县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做出了有益尝试。

二是按产业划分建立党支部。进一步完善在产业链上、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模式,全县在试点乡村建立以畜牧养殖、果品生产、建材加工、产销服务为主要类型的党支部8个,把广大党员全部纳入到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中,形成支部加协会、支部加专业合作组织、协会联农户、龙头带基地的发展格局。同时,对于离退休返乡回村居住和年老体弱、产业优势不突出的党员,在联合党总支下设立联合党支部,支部书记由联合村党总支委员兼任,负责抓好日常教育管理。

三是党员之间结对建立党小组。在各产业党支部内,组织引导党员按照自愿互助、强弱结对、先进带后进、在家党员联系外出党员的要求,建立党小组31个。通过观念引导、技能带动、资金帮扶,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争做“创业先锋”活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二、运行机制

根据整合后村级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建立健全以目标带动、组织

推动、主体互动、整体联动为主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是强化联合村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级联合党总支成立后,撤消原村党总支或支部,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由乡镇党委从经济强村或企业原任党组织负责人中提名推荐,经联合村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以及党员大会决议;讨论决定联合村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重要事项;领导联合村加快产业发展,形成相对集中、具有优势规模的跨村主导产业,提升发展水平;领导村民委员会及各类群众组织开展活动;抓好总支自身建设和各支部、党员队伍建设。

二是强化产业党支部的主体互动作用。各产业党支部在联合党总支的领导下,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产业协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纽带,加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互促互支,延伸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主要职责是: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科技培训,开展服务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党小组活动。

三是强化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整体联动作用。各村民委会在联合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落实党总支决议,抓好

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协助产业党支部、党小组发展产业、开展工作,并积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共享、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三、实践体会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强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是重在发展产业。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了加快产业发展这一要义,突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用统筹的方法整合组织、人才资源,就能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贵在选准能人。在农村,任何一项好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来示范带动。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方式,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有创新思维、有奉献精神、能带头发展产业、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只要选准了群众信任、社会满意的党组织书记,就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是好在激发活力。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保证。对村村联建党总支的在保持原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不变、报酬待遇不减的前提下,对担任联合党总支书记的村干部实行兼职兼酬,年报酬提高到原单设村党支部书记的2倍,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初中历史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方式浅析 篇6

一、正问提问

最常用的问题设置方式就是正问,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例如,讲《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是否违背马列主义原理?为什么?当时匈牙利具备哪些历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些可能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造成国家政权不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瘫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给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认识到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二、反问提问

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是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观察提问

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相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例如,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

四、情境提问

教师用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

五、推理提问

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六、判断提问

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的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 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对比提问

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 什么。①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浅谈教师设置英语课堂问题的方式 篇7

一、知识结构网格式,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识

教师可以把知识贯穿成网络, 促进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图, 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把英语知识都连贯起来, 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为了帮助学生把知识贯穿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迪和点拨, 促进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对于知识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和梳理时, 学生可能会没有思路, 教师设置网格式的问题会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 积极地进行探究, 从而在探究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认识, 夯实基础。

例如通过不断地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同的时态, 在大脑中已经对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这些时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时态进行总结和归纳, 促进学生对不同的时态形成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总结, 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都学会哪些时态?”“每一种时态的基本构成是什么样的?”“不同的时态常和什么样的时间状语连用?”“你能在不同的时态后面分别写出一个例句吗?”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 学生就会对一般现在时, 现代进行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等不同的时态进行总结, 形成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认识, 提高学习能力和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研究程序递进式, 循序渐进深化知识理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英语知识, 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在设置问题时采用课堂问题递进式的方式。递进式的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来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课堂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究, 逐步地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8Aunit 6 Natural disasters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 探究其中的含义,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What happened to Hobo?Did he hear the rain?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o Hobo’s house?问题是围绕着课文进行的, 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就会理解内容, 并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的问题驱动着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文章的内容, 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地提高能力, 掌握英语规律。

三、教学反馈纠错式, 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 有时甚至会出现学习上的错误。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错误, 把他们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分析, 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在对学生进行纠错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纠错型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出错的原因。通过学生对于这种纠错式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学生就会逐步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 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7A unit 4 Food时, 通过学习句子:I know that sweet snacks are not good for me.教师引导学生掌握be good for…这个短语的含义是“对……有利/有好处”可是脱离了文章后, 学生很容易把这个短语和以前学习过的be good at弄混, 在自己写的句子中错误地应用。面对学生的错误, “Swimming is good at health.”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个句子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你能正确地进行改正吗?教师的问题会让出错的学生豁然开朗, 也会让那些没有出错的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表达, 避免出错, 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英语知识, 提高能力。

四、开门见山点入式, 提出探究话题学习内容

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 让学生能够在刚一上课就瞬间能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 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开门见山点入式的方式来设置课堂问题。看门见山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师让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从而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设置开门见山的课堂问题时要抓住要点, 导入概念;抓住要害, 突破难点, 促进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探究和思考的主动性, 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分析。

综上所诉, 教师采用不同的课堂问题设置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 促进学生能够围绕着课堂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探究能力。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地进行发散思维, 从而时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成为了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 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增加。

参考文献

[1]胡庆芳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基度山伯爵》的情节设置方式探微 篇8

卢伯克说过:“情节对小说恰如骨骼对人体一般重要”, 阿·托尔斯泰也曾指出:“ (合适的情节) 它可以作为一个起组织作用的酵母”。这两句话深刻地道出了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小说失去了情节美, 也就会丧失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巧妙的情节设置方式, 可以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唤起读者的探索兴趣, 让人久久回味。而在《基度山伯爵》中, 其情节设置是非常巧妙的, 小说情节节奏安排合理, 复杂程度高, 重复性少, 让读者不断地体验新鲜和刺激。

一、情节的节奏感

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演进也是有速度快慢之分的, 情节节奏该怎样安排才符合读者接受心理, 这是很难设定一个确定的标准, 因为故事的内容、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程度、习惯思维等都会制约着这个标准。而一般的西方小说, 往往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或者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使情节的进度大大减慢,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审美情趣的唤起。但大仲马小说的情节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尤其是在《基度山伯爵》这部小说中, 其情节跌宕起伏, 有紧张扣人心弦的, 也有舒缓的。小说中没有过多的环境描写和纯心理描写, 都是在人物活动或对话中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在安排故事情节时, 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注意力。虽然心理学家瓦伦汀、贝尔纳、海尔森等均提出, 情节具有渐进唤起功能, 人的审美情趣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慢慢调动起来的, 读者接受是有一个渐进唤起的过程。但是这部小说却以强烈而且快的情节节奏打破了这种常规, 小说在一开头就让读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小说一开头写了“法老号”帆船入港, “圣约翰堡垒的平台上立即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引起读者不自觉的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人们那么感兴趣, 读者也不自觉地加入了“看热闹的人”的行列中。这样的快节奏, 在西方, 无论是经典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中都是难得一见的。

还有, 小说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从紫森堡监狱出逃的时候, 他横穿大海与惊涛骇浪进行搏斗时, 这里节奏是非常快的, 使小说变得炫奇惊险, 使读者很快进入精神亢奋、忘却劳累的状态, 让读者的心理达到高度紧张。当然如果小说只有一味的快节奏的话, 不免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 因为实验心理学美学代表贝林纳认为, 接受者都有一个心理激发的最佳水平或阈限, 过高会使读者不适应, 过低又会使人乏味, 接受者只有在其接受的最佳激发阈值中, 才会产生快感, 得到满足获得享乐价值。

所以, 这部小说在情节设置中也安排了缓慢发展的情节, 小说不留痕地在平静欢乐的场面中, 酝酿轰轰烈烈的“暴风雨”。如, 主人公唐泰斯从监狱逃出来, 并不是立刻复仇, 而是过了十年的平静生活, 将仇敌的底细摸清, 才开始复仇计划;在进行复仇时, 也不是立刻斩尽杀绝, 而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展开的, 如通过银行投资, 聚会开展, 慢慢地暴露罪人的犯罪事实, 以达到报仇目的。

二、情节的新奇性

“新”是创新和新鲜, “奇”是传奇, 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因为新奇使情节变得生动, 而情节的生动性是小说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也是读者的最基本需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常有审美疲劳的感觉, 因为很多东西都有一种模式在里边, 小说创作更是不例外, 因此有了什么“流浪汉小说模式”、“传记小说模式”、“旅程式小说模式”[5]等等, 这些模式使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了定式思维, 情节安排很多因素。但大仲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又有所创新, 情节安排既有传奇色彩又有新意在其中, 使读者感到新颖和惊奇。

1. 情节安排的传奇性。

这部小说没有一般性地将生活事件罗列和堆积, 而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展现矛盾冲突, 着力渲染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显现人物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以人物活动和行为为表征, 以人物心理活动为底蕴设置情节, 以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的斗争推动情节发展。而且, 这些人物的行为、心理以及事件的发展, 以现实逻辑为导向, 但又超越了生活的惯性和与常态。大仲马在写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遭受唐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法官三人的诬陷, 入狱十四年, 受尽苦难, 经过精神的痛苦挣扎, 经历过死亡与再生, 最后在智者法里亚神甫的帮助下, 成功越狱并找到宝藏, 成为基度山伯爵, 并实施复仇计划, 这时, 他是正义的化身, 爱憎分明;是社会的审判者, 济善惩恶。这一过程极具传奇色彩, 可以说是唐泰斯从一个凡人成长为英雄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性故事情节的艺术虚构过程中, 通过人物活动的安排, 成功地将现实的人情世态、真实的矛盾冲突、平实的生命活动融于一体, 创造出了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传奇人物形象, 赢得了广大读者认可。

2. 情节安排的创新性。

小说的情节演进和组合都有一定的模式, 而这部小说在情节演进和组合模式上, 没有陷入到单一的模式中, 而是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 充分运用多种艺术方法和叙事策略使情节曲折生姿, 跌宕起伏, 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审美效果。在小说叙述中, 作者混合采用了突转、巧合、跳移、串联、并联这些演进模式, 共同构造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让读者领略到唐泰斯坎坷曲折、不平静的人生经历;看到他复仇计划的缜密, 行为的谨慎。如, 当读者看到唐泰斯被送去死牢中时, 读者会期待有人会告诉唐泰斯被人陷害的事实, 作者在写监狱那段故事时, 插入了一个突转性的情节:让唐泰斯与一个被别人称为疯子的神甫相识, 无所不知, 料事如神的神甫使单纯的唐泰斯了解到事实真相, 教给他知识, 助他成功越狱, 把无价宝藏赠送给了他, 唐泰斯的命运从此有了突变;唐泰斯在监狱的十四年中, 狱中的生活经历与仇人的辉煌腾达, 以并联的形式, 共同推进;在复仇过程中, 唐泰斯在调查仇人情况时, 采用了巧合、跳移的形式, 将小说的故事完整的串联在一起。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情节设置, 充分展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3. 情节安排的新鲜感还表现在对于相似故事的处理: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于复仇这一系列故事的处理上, 相同的是要与三个仇人进行抗争, 同样要对他们进行报复。但对于不同的人, 作者设置了不同的复仇方式, 对于靠公债投机发了横财的银行家唐格拉尔, 唐泰斯通过发布假的股市消息, 迫使其破产, 变得一无所有;对于靠出卖别人, 而立得战功, 得到了向上爬的机会, 买得了官爵的费尔南, 唐泰斯通过在政界公布其丑恶的罪行, 让其名誉扫地;对于阴险狡猾, 一直靠着其奸诈而在仕途中意志风发的检查官维尔福, 唐泰斯将其假面具撕破, 露出丑陋的嘴脸, 将他与唐格拉尔夫人的私通公之于世, 让他审判自己的私生子, 让他忍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其复仇结局也不尽相同:一个穷困潦倒落荒而逃, 一个自杀身亡, 一个疯癫。这些似与不似的故事情节的设置, 满足了读者追求新鲜体验的要求。

此外,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 巧妙地设定了一些超出读者期待视野的情节, 使读者的期待指向遇挫, 超越小说情节安排的常规, 满足读者猎新求奇事物的心理。在小说中, 当读者看到贪婪的卡德鲁斯, 因为贪财而进入基度山伯爵的花园时, 读者很希望看到他当场被击毙, 而作家没有这样安排, 而是让他自食其果, 使读者在那个片段根本就预测不到他会死去。当我们看到唐泰斯从监狱中逃出来时, 可以想象得到, 他一定会进行复仇的, 但读者应该猜不到他的复仇手段是那样的高明, 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超出读者的想象范围, 这些使读者期待视野受挫的安排, 让读者觉得新鲜, 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 满足读者的娱乐需求, 充分展现了通俗小说的娱乐价值。

参考文献

[1]大仲马.基度山伯爵[M].郑克鲁,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41.

[2]陈必祥.通俗文学概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1:259.

[3]傅腾霄.小说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112.

[4]马振方.小说艺术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

[5]冉欲达.论情节[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2:87.

[6]陈果安.小说创作的艺术与智慧[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31.

[7]彭恺奇, 陈果安, 李幼奇, 曹天喜, 刘良初.文学写作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

设置方式 篇9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定修库、大架修库和临修库是车辆定期检修作业场所,人员较集中。为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这些场所均不应设接触网或接触轨供电。为此,检修库专门设置分段绝缘器及带接地刀闸的接触网隔离开关。车辆进出库时,通过闭合分段绝缘器处接触网隔离开关使车辆受电弓滑行通过分段绝缘器。库内检修作业时,通过分段绝缘器处的接触网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处电缆将库内部分接触网断电并可靠连接钢轨,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二、分段绝缘器设置要求

(一)分段绝缘器悬挂方式

联合检修库接触网一般采用柔性简单悬挂安装方式,配套选用柔性悬挂分段绝缘器。由于分段绝缘器本体及承力索绝缘件刚度较高,不适宜曲线线路安装条件,所以分段绝缘器一般安装于拉出值为零的直线段。

(二)分段绝缘器窜动距离

联合检修库一般采用单列位,检修库电化接触网锚段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距硬锚端距离取值300米,在最高温度40℃(最高计算温度取值值60℃)、最低温度-10℃的气象条件下分段绝缘器在接触网锚段温度补偿作用下的最大可窜动范围△L约为0.36m。

(三)分段绝缘器安装参数要求

由于分段绝缘器自身固有的物理特性与接触网在单位质量和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易在连接处因弹性突变形成接触网硬点。当分段绝缘器本体安装调整不够平滑时,容易使硬点问题更加突出,造成手电弓打弓、接触线不均匀磨耗严重等问题。为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能够顺利平滑通过分段绝缘器,分段绝缘器初始安装时,一般通过调整吊线使分段绝缘器平滑并保持一定的负驰度。

三、分段绝缘器设置方式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检修库分段绝缘器有设于库内、库外两种方式,都能满足车辆检修及正常维护的功能要求。

(一)分段绝缘器设于库内方案

车场库线接触网在满足车辆供电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库内结构型式及安装净空一般采用单根接触线的弹性补偿简单悬挂安装方式。简单悬挂“人”字型吊索悬挂分段绝缘器的安装方式不利于降低硬点值的技术要求。为此,通过在库内端墙位置土建预留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底座方式,实现简单链型悬挂分段绝缘器的安装技术条件。隔离开关通过土建预留安装于库内端墙结构柱或钢体结构上,接触网隔离开关上网电缆通过库内悬挂分段绝缘器的横索敷设,与分段绝缘器两端接触线进行连接以实现库内外的电气分离与连通。

在库内接触网断电进行车辆检修作业时,为保证检修人员安全,目前检修作业前仍采取加挂地线操作。同时为防止挂地线操作不当误伤车辆,分段绝缘器安装时尽量靠近库门端墙侧。同时,为保证挂地线时地线线夹与钢轨可靠连接,防止误挂损伤通号设备,可在各股道回流轨条旁用黄线固定标识挂地线位,并将该处轨条打磨除锈。

(二)分段绝缘器设于库外方案

当库外线路条件较好时,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外平交道一侧接触网“人”字吊索上。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外,减少了对于库内建筑结构的安装需求,同时,在车辆需进行登顶检修作业时,可靠近库门进行挂地线操作,降低了误伤车辆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受车辆段布局限制,线路条件难以满足

分段绝缘器安装对线路条件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分段绝缘器需安装于直线段。在经过库前平过道以后,部分股道即进入曲线,曲线半径一般为150-200m,很难满足所有股道分段绝缘器均悬挂在直线段的安装需求。

2.安装调整要求高,维护工作量大

隔离开关安装于库外专设的接触网隔离开关安装柱上,开关联络电缆通过“人”字吊索敷设固定并于分段绝缘器两端接触线连接。因“人”字吊索在温度补偿时存在窜动情况,同时在安装电缆卡箍时,卡箍内需添加软垫对电缆绝缘层进行防护处理,为满足弓网关系,对于安装调整要求极高。

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外,初始安装温度下分段绝缘器带负驰度调平后,当外界温度变化时,分段绝缘器沿“人”吊索补偿方向与接触线补偿方向存在夹角,易使分段绝缘器硬点问题更加严重。采用简单链性悬挂方案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增加了库房高度,投资大幅增加。

3.接触网隔离开关不能直观对应

库外设置方案,接触网隔离开关同样需设置在库外,由于库外线间距较小,难以做到每股道旁边对应设置接触网支柱安装开关,因此需在分束股道间较大间距处设置支柱间的隔离开关钢横梁,每组横梁安装约3-6台开关,造成电缆敷设较为困难,同时也影响车辆段整体视觉效果,且难以达到库内的股道旁边安装相应股道开关的直观一一对应效果。

因此,线路条件、弓网关系、悬挂方式以及隔离开关安装效果是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外的制约因素。

四、方案比较

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内、库外两种方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均有应用,两种方案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分段绝缘器安装于库内、库外两种方案均有成功实施案例,都能满足车辆检修及正常维护的功能要求,在考虑实施方案时,应针对站场线路情况、运营检修规程进行综合比选确定。当站场线路条件较好、库外分段绝缘器可安装在直线段时,可以选择库外设置方案;当站场规模较小,用地受控,库外线路不满足分段绝缘器安装时,可选择库内设置方案。

摘要: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检修库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有不同的设置方式,本文从技术和运营的角度出发,对分段绝缘器设置于库内、库外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考虑实施方案时,应针对站场线路情况、运营检修规程进行综合比选确定。

关键词:检修库,分段绝缘器,设置方式,分析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设置方式 篇10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 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单单是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而初中和高中阶段, 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非“学讲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学习, 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和协作的功能, 这就与“学讲方式”的中心思想和涵义相悖论。从语言教学的本质意义上可以说, 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知识架构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社会时效性和人文性。但是, 从目前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组织形式和建构模式来看, 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感悟。

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语言的研究, 建构主义者有着较为朴实和浅显的概括, 他们认为学习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 而是由学生来建构这个知识框架, 而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不断添加知识内涵[1]。“学讲方式”教学理念与建构理论相一致, 主张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特别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由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 教师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理解的偏差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从教师一代所接受的教育到目前他们所教育的一代学生, 一些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化, 反思我们所接受和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 我们教会他们使用语言工具, 但却忽略了其人文内涵和人文思想。

3.“学讲方式”背景下对阅读教学的设置

阅读教学的设置, 主要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行为。这三个面也是紧紧围绕“学讲方式”的操作要点为中心主线, 进行延伸和拓展开来。3.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理念[2], 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原则和基础上, 以问题为中心议题, 设计出符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理顺学习程序, 做好课时各个环节之间的照应和衔接, 以互动带动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和学习任务, 教师把握好知识的难易递进层次;在学习前, 让学生主动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 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知识认识水平, 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见解;教师在需要在课程设置目标的基础上, 发散思维, 大胆创新, 深入剖析教材内容。3.2教学环节。“学讲方式”对教学环节的界定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3]。而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技巧的需要, 有选择性的进行调整, 教师可是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精简并优化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环节设计时,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 教师的饱含感情的精彩的朗诵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把利刃, 把学生引入到文中的意境中去;其次, 让学生通过朗读的聆听和感受, 表达自己对秋的认识, 尤其是对文章中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秋的感悟, 即学生的表达;通过投影放映秋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其中, 即实体映像思维建立;师生互动讨论文章内在的人文内涵和思想, 即人文内涵的分享和讨论;教师和学生给予学习点评, 谈论收获和心得;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比较, 同样是秋, 不同文学题材,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却又别样的韵味和内涵。3.3教学行为。从目前的理论认知和相关的要求或指导意见, 我们可以看出, 全面强调了教学行为的整体性, 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技能、实施路径和主题思想等只是教学行为的必要的组成要素, 在这个复杂的构成体内, 始终伴随教与学的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是相联系的行为主体, 由特定的因素和环节构成, 在思维转化和行为表达中反应其认为价值和内涵的行为活动[4,5]。教学行为分为两个层次, 表现之一为外在直观的具体现象, 教师的朗读、教师形式安排、声音和视讯演示、示范和解读、具体机能操作、感情的表达及展现等等。这属于外在的现行行为和表现, 切易于沟通、交流及表达。表现之二为意识形态层面, 教师和学生在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在情感、道德、思想认识、人文素养、潜在的认知能力和鲜明的个性等多因素的展现, 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内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

小结

把教学过程的教与学, 通过教学的设计, 教学环节的衔接, 教学行为具体落实, 把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合力的状态, 才会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得以高质量的提高。同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于课堂组织形式的设置, 优化教学过程, 要敢于大胆创新, 积极建构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和转变学生的学习和认识取向, 强调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真正把新课改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阅读教学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之中,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伟.建构主义学习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4年04期.

[2]张珩.美国先行组织者模式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D].西南大学, 2013年.

[3]齐军.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03期.

[4]程素萍, 王聪仙.阅读策略和元阅读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训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年15期.